通臂拳
拼音
tōng bì quá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ōng的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quán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quan的字基础解释
属猴拳类。又称通背拳。相传为 战国 时一个名叫 白猿 的人(一说是 孙膑)所创。它是由猿背、猿臂取势,发劲要求背、肩、肘协调伸展,以求放长击远。有摔、拍、穿、劈、攒五种基本拳法。详细解释
属猴拳类。又称通背拳。相传为 战国 时一个名叫 白猿 的人(一说是 孙膑 )所创。它是由猿背、猿臂取势,发劲要求背、肩、肘协调伸展,以求放长击远。有摔、拍、穿、劈、攒五种基本拳法。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通臂拳 -中国文化史辞典又稱通背拳。屬猴拳類。相傳此拳為戰國時一個名叫白猿的人(一說是孫臏)所創。近代在京津一帶盛行的通臂拳是清末浙江人祁信所傳授,人稱“老祁派”;其子又改此拳為“六合通臂”,人稱“少祁派”。經長期流傳,通臂拳形成了眾多的流派。“白猿通臂”被視為正宗本流,另外有“劈掛通臂”、“少林通臂”、“五行通臂”、“兩翼通臂”、“洪洞通臂”、“二十四通臂”等。通臂拳一名由出擊時伸肘這一特殊動作而來。它是以猿背、猿臂取勢,發勁要求背、肩、肘協調伸展,以求放長擊遠。與一般拳種相比,通臂拳出擊時姿勢較高,拳與掌的形狀變換也較為豐富。此拳還有棍、刀、槍、劍等器械套路。
通臂拳-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通臂拳ㄊㄨㄥ ㄅㄧˋ ㄑㄩㄢˊtōng bì quán一種流行於河北地區仿效猿猴動作的拳法。特點是勁由背發,經肩和肘而圓滑到達手指。進攻的姿勢較高,手法迅速,拳法豐富。其流派有白猴通臂拳、通背拳、少林通臂拳、五行通臂拳、劈挂通臂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