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逆节

拼音

nì jié

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nì的字 拼音为jié的字 拼音为ni的字 拼音为jie的字

基础解释

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 3.犹叛逆。 4.指叛逆者。 5.违背法度。 6.陕西临潼风俗。重阳节登骊山,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详细解释

  1. 叛逆的念头或行为。

    《管子·势》:“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 尹知章 注:“言将为篡杀凶逆之节。”《隋书·地理志下》:“其人性并轻悍,易兴逆节。”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是时 僕固怀恩 虽未叛,然其逆节已著矣。”

  2. 指违背伦理的行为。

    《国语·越语下》:“逆节萌生。” 韦昭 注:“害杀忠正,故为逆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节乳母》:“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3. 犹叛逆。

    《后汉书·朱浮传》:“今 彭宠 反畔, 张丰 逆节,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以时灭之。”《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 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节,斲棺暴尸,夷其墓。”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六朝名教颓陵》:“ 晋 王敦 、 桓温 ,叛臣也,而《世説》犹称 敦 为 王大将军 ,称 温 为 桓公 , 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节为异。”

  4. 指叛逆者。

    三国 魏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揜讨逆节,折衝四海。”《宋书·沉文秀传》:“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咏怀》之一:“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仇兆鳌 注:“逆节,指附贼者。”

  5. 违背法度。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絶理。”

  6. 陕西 临潼 风俗。重阳节登 骊山 ,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逆节-汉语大词典

逆节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
●《管子·势》:“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
尹知章注:“言将为篡杀凶逆之节。”
●《隋书·地理志下》:“其人性并轻悍,易兴逆节。”
●清侯方域《颜真卿论》:“是时仆固怀恩虽未叛,然其逆节已着矣。”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
●《国语·越语下》:“逆节萌生。”
韦昭注:“害杀忠正,故为逆节。”
●汉刘向《列女传·魏节乳母》:“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3.犹叛逆。
●《后汉书·朱浮传》:“今彭宠反畔,张丰逆节,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以时灭之。”
●《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睿宗立,以父子皆逆节,斫棺暴尸,夷其墓。”
●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六朝名教颓陵》:“晋王敦、桓温,叛臣也,而《世说》犹称敦为王大将军,称温为桓公,六朝名教颓陵,恬不以逆节为异。”
4.指叛逆者。
●三国魏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掩讨逆节,折冲四海。”
●《宋书·沈文秀传》:“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文炳所具。”
●唐杜甫《咏怀》之一:“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仇兆鳌注:“逆节,指附贼者。”
5.违背法度。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绝理。”
6.陕西临潼风俗。重阳节登骊山,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逆节的反义词 逆节的近义词 逆节的同音词 畔逆 逆制 乖则 违制 离度 逆理 干纪 违纪 逆节的逆是什么意思 逆节的节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逆节的词语
  • 逆能组什么词
  • 逆能组什么词语
  • 逆可以组什么词
  • 逆可以组什么词语
  • 逆字可以组什么词
  • 逆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逆字能组什么词
  • 逆字能组什么词语
  • 逆字开头的成语
  • 逆字结尾的成语
  • 节能组什么词
  • 节能组什么词语
  • 节可以组什么词
  • 节可以组什么词语
  • 节字可以组什么词
  • 节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节字能组什么词
  • 节字能组什么词语
  • 节字开头的成语
  • 节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