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
拼音
gū笔顺
一 丨 丨 𠃍 一 丶 一 丶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gū的字 拼音为gu的字基础解释
1.罪:无~。死有余~。 2.背弃;违背:~负。~恩背义。 3.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辛,古声。“辛”,是受刑的意思。本义:罪行)
同本义
辜,罪也。——《说文》。段注:“辜本非常重罪,引申之凡有罪者皆曰辜。”
民之无辜。——《诗·小雅·正月》
无罪无辜。——《诗·小雅·十月之交》
天乎无辜。——《公羊传·宣公六年》
至齐,见辜人焉。——《庄子·则阳》
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韩非子·说疑》
至海陵,如 高沙,常恐无辜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死有余辜;无辜
灾难,祸害
害遍生民,辜及朽骨。——《汉书》
通“故”( gù)。原故,原因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惩罚,治罪
挟目而辜。——《说苑·杂言》
肢解,分裂肢体
杀王之亲者辜之。——《周礼·秋官·掌戮》
大罪莫重辜磔于市。——《韩非子·内储说上》
又如:辜磔(肢解躯体并弃于市的一种酷刑);辜人(受辜磔刑弃于市的人)
辜负,亏负
幸得展张今日翅,不能辜负昔时心。——唐· 白居易《戊申岁暮咏怀》
又如:辜恩不报;辜人誓言;辜恩背义(辜负恩德背弃大义,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专固,垄断
初置騄骥监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匹至二百万。——《后汉书·灵帝纪》
又如:辜较(垄断,剥夺他人利益);辜榷(独占,垄断,专固)
通“苦”( kǔ)。困扰
楚与 中国侠(挟)而击之, 郑罢弊危亡,终身愁辜。——《春秋繁露·竹林》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辜-中華語文大辭典辜ㄍㄨɡū1.罪;罪過。[例]無~︱死有餘~。2.背棄;違背。[例]~負。3.姓。
辜-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辜 gū
① 名罪。《诗经·正月》:“民之无~。”《后序》:“常恐无~死。” ② 名古代的一种分裂人的肢体的酷刑。《周礼·常戮》:“杀主之亲者~之。” ③ 动 辜负,对不住。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ū
1、[辜负]gū fù
也作孤负。对不住别人的好意 、帮助、期望:决不~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2、[无辜]wú gū
1.没有罪:~平民。事实证明那个人是~的。 2.没有罪的人:株连~。
3、[辜磔]gū zhé
分裂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 之地,丽水 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於市,甚众。”
4、[罢辜]bà gū
分裂牲体。
5、[深辜]shēn gū
重罪。
6、[理辜]lǐ gū
惩处有罪的人。
7、[辜毒]gū dú
祸害。
8、[辜射]gū shè
即辜磔。
9、[辜限]gū xiàn
古刑律规定,凡殴人致伤,官府立限,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其限期称“辜限”。
10、[辜負]gū fù
亏负;使别人或者自己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希望落空。违背了别人的好意,希望。
11、[辜功]gū gōng
罪状。
12、[保辜]bǎo gū
古代刑律规定,凡打人致伤,官府视情节立下期限,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如伤者在期限内因伤致死,以死罪论;不死,以伤人论。叫做保辜。
13、[非辜]fēi gū
1.犹非罪。 2.指无罪之人。
14、[泣辜]qì gū
1.泣罪。 2.泛指帝王怜恤罪人。
15、[罪辜]zuì gū
犹罪咎。
16、[不辜]bù gū
1.无罪。《墨子·非攻上》:“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吕氏春秋·听言》:“诛不辜之民以求利。”《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为奴虏。”吕延济 注:“言 巴蜀 父老无罪被杀,掠取孤幼,缚束以为奴僕。” 2.指无罪之人。《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孔 传:“辜,罪。”唐 刘禹锡《天论上》:“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奄人暴横,多潜杀不辜。” 3.不必,不一定。《大戴礼记·夏小正》:“‘鴂则鸣’。鴂者,百鷯也;鸣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时也。”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辜,读作‘固’。襄 二十七年《公羊传》‘女能固纳公乎’、《秦策》‘王固不能行也’,何休、高诱 注并曰:‘固,必也。’古或以辜为之。故《汉书·律历志》注引 孟康 曰:‘辜,必也。’不辜,犹言不必。《诗·七月》篇‘七月鸣鴂’。是鴂之鸣盛於七月。今方五月,鴂或鸣或不鸣。故曰:‘其不辜之时也’犹言其不可必之时也。”
17、[酒辜]jiǔ gū
因沉缅于酒所致之罪。
18、[论辜]lùn gū
论罪。
19、[沈辜]shěn gū
古代宰牲以祭川。
20、[毕辜]bì gū
月名。指农历得甲的十一月。
21、[备辜]bèi gū
服罪。
22、[蒙辜]méng gū
受罪。
23、[重辜]zhòng gū
犹重罪。
24、[皇辜]huáng gū
草本植物初生的花蕊。
25、[伏辜]fú gū
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吴 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汉书·佞倖传·董贤》:“父子骄蹇,至不为使者礼,受赐不拜,辠恶暴著。
26、[辜人]gū rén
1.罪人。《尸子》卷上:“尧 养无告,禹 爱辜人,汤 武 及禽兽。” 2.受车裂之刑者。《庄子·则阳》:“至 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辜,谓辜磔也……古之辜磔人者,必张其尸於市。”参见“辜磔”。
27、[罹辜]lí gū
遭受罪谴。
28、[辜攉]gū huō
辜榷。攉,通“榷”。
29、[疈辜]pì gū
分割、肢解牲体。
30、[辜罪]gū zuì
罪恶。
31、[辜搉]gū què
见“辜榷”。
32、[亡辜]wáng gū
无罪。亦指没有罪的人。
33、[何辜]hé gū
何罪,有什么罪。三国 魏 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清 方授《夜悲歌》之一:“天乎我何辜?双亲离别久。”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青年何辜,遭此荼毒?”
34、[速辜]sù gū
招致罪过。
35、[蔽辜]bì gū
犹抵罪。
36、[愁辜]chóu gū
愁苦。
37、[辜榷]gū què
1.亦作“辜搉”。搜括;聚敛。《汉书·陈咸传》:“少府多宝物,属官 咸 皆鉤校,发其姦臧,没入辜榷财物。”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今案辜榷双声字也。《广雅》曰:‘嫴榷,都凡也。’故总括财利谓之辜榷。”《后汉书·灵帝纪》:“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搉,马一匹至二百万。”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辜,障也。搉,专也。谓障餘人卖买而自取其利。” 2.大略,梗概。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连语”:“略陈旨趣,亦谓之辜榷。” 3.查对;计点。清 昭槤《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曰:‘某所收别置一所,请覆之。’王辜榷良久,无丝毫盈絀,如衡而止;王大奇之。”
38、[辜雠]gū chóu
罪恶昭彰,人所同仇。
39、[辜戮]gū lù
刑戮;杀戮。
40、[辜较]gū jiào
1.搜刮聚敛。指对财利的把持。 2.大略;大概。 3.比较。 4.查对;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