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
拼音
shì笔顺
一 𠃋 丨 ㇀ 一 一 丨 ㇀ ㇂ 丶同音字
拼音为shì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车厢前面 用做扶手的横木。详细解释
(形声。从车,式声。本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同本义
轼,车前也。——《说文》。按,车阑上之木。周于舆外者,在前曰轼,在旁曰骑。
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登轼(爬上车厢前的横木);轼櫃(固定在车厢前横木上的小柜);轼车(在车上凭轼致敬)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轼-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軾
轼-汉语大词典轼shi
ㄕˋ
〔《广韵》赏职切,入职,书。〕
1.古代设在车箱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裴骃集解引韦昭曰:“轼,今小车中隆起者。”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舟车》:“凡大车,脱时则诸物星散收藏;驾则先上两轴,然后以次间架。凡轼、衡、轸、轭,皆从轴上受基也。”
2.伏轼致敬。
●《淮南子·修务训》:“段干木辞禄而处家,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
●《汉书·万石传》:“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
颜师古注:“轼谓抚轼,盖为敬也。”
●《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每行县,辄轼其闾。”
李贤注:“轼,所以礼之。”
●元戴良《王先生墓志铭》:“刻铭墓门,徒者趋而车者轼也。”
参见“轼闾”。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ì
1、[泥轼]ní shì
语出《汉书·循吏传·黄霸》:“霸 为 潁川 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緹油屏泥於軾前,以章有德。”后用指通判。
2、[轼闾]shì lǘ
《吕氏春秋·期贤》:“魏文侯 过 段干木 之閭而軾之,其僕曰:‘君胡为軾?’曰:‘此非 段干木 之閭歟?段干木 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軾?’”后因以“軾閭”谓向有德者致敬。
3、[伏轼]fú shì
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
4、[轼车]shì chē
在车上凭轼致敬。
5、[轼辙]shì zhé
宋 代文学家 苏轼 和 苏辙 的并称。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二:“后又言昔 仁宗 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葢 軾 辙 也。”清 潘耒《二姜先生祠》诗:“軾 辙 齐名世早知,百年忠义繫人思。”康有为《故候选主事亡弟广仁》诗:“平生风雨牀,亲爱古 軾 辙。”
6、[轼庐]shì lú
同“軾閭”。晋 左思《魏都赋》:“千乘为之軾庐,诸侯为之止戈,则 干木 之德,自解纷也。”
7、[据轼]jù shì
亦作“据式”。靠着轼。轼,车前横木。
8、[转轼]zhuǎn shì
回转车头。谓驾车回返。
9、[抚轼]fǔ shì
亦作“抚式”。乘车时,身子前俯,两手倚凭车前横木。
10、[茵轼]yīn shì
车蓐与车轼。
11、[轼柜]shì guì
固定在车厢前横木上的小柜。
12、[轼鼃]shì wā
亦作“軾蛙”。据 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记载,越王 勾践 将伐 吴,出,见怒蛙,勾践 俯凭车前横木为敬。从者问其故,勾践 说:“吾意者,今鼃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軾。”军士听后,勇气大振,“莫不怀心乐死”。后因以“軾鼃”为激励士卒锐气之典。
13、[熊轼]xióng shì
1.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2.借指太守。
14、[轼蛙]shì wā
见“軾鼃”。
15、[横轼]héng shì
古代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
16、[回轼]huí shì
犹回车。
17、[轼怒鼃]shì nù wā
同“軾蛙”。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軾怒鼃以劝勇,避螳螂以励武。”
18、[凭轼结辙]píng shì jié zhé
凭轼:靠着车前扶手;结辙:车轮的辙迹相迭,形容车马络绎。驾车奔走,不绝于道。
19、[冯轼结靷]píng shì jiē yǐn
谓驾车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