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
拼音
qū笔顺
一 丨 一 丨 一 丿 ㇏ 丿 ㇇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qū的字 拼音为qu的字基础解释
1.快走。2.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3.鹅或蛇伸头咬人。4.追求,追逐。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同本义
趋,走也。——《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走而不趋。——《礼记·王藻》
帷薄之外不趋。——《礼记·曲礼》
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步趋动作。——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趋蹑(快速尾随);趋行(急行;赶路);趋走(疾走);趋风(快走如风。比喻快步向前走或表示向对方致敬);趋趋(小步急行的样子);趋拜(急往拜见)
步,行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又如:趋趄(抬腿做出要走的架势);趋跄(步行快慢有节奏,合乎礼节);趋蹲(趋锵。行动整齐而有节奏)
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又如:趋庭(称承受父亲教导);趋出(小步疾行退出。示恭敬);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趋进(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的一种动作)
奔赴;趋向
前者止,后者趋,辇乃止。——《韩非子·外储说下》
夜趋高邮。——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趋真州扬州。
尝趋百里外。——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前趋直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局势趋于稳定;大势所趋;趋前;售价已趋上升;趋跄(奔走侍奉);趋走(供差遣奔走;亦作仆役别名);趋厮(供差遣的童仆);趋世(奔走于世俗之事);趋赴(奔赴)
追赶,追逐 。
如:趋时揽事(赶风头,管闲事);趋名(追求名声);趋求(追求);趋利(追求财利);趋就(追求)
归附 。
如:趋教(恭敬求教;领教);趋事(趋奉);趋时(时髦);趋跄(趋奉献媚);趋枪(趋抢。趋奉献媚)
通“促”。催促
卫音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使者驰传督趋。——《汉书·食货志上》
趋具食。——《汉书·酷吏咸宣传》
令趋销印。——《汉书·高帝纪》
若不趋降。
〈名〉
志趣
言眇而趋深。——《论衡·定贤》
又如:趋尚(情趣;好尚)
节奏
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淮南子》。高诱注:“趋,投节也。”
1. 趋 [qū]
- 趋 [qū]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同本义
趋,走也。——《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走而不趋。——《礼记·王藻》
帷薄之外不趋。——《礼记·曲礼》
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步趋动作。——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趋蹑(快速尾随);趋行(急行;赶路);趋走(疾走);趋风(快走如风。比喻快步向前走或表示向对方致敬);趋趋(小步急行的样子);趋拜(急往拜见)
步,行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又如:趋趄(抬腿做出要走的架势);趋跄(步行快慢有节奏,合乎礼节);趋蹲(趋锵。行动整齐而有节奏)
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又如:趋庭(称承受父亲教导);趋出(小步疾行退出。示恭敬);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趋进(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的一种动作)
奔赴;趋向
前者止,后者趋,辇乃止。——《韩非子·外储说下》
夜趋高邮。——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趋真州扬州。
尝趋百里外。——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前趋直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局势趋于稳定;大势所趋;趋前;售价已趋上升;趋跄(奔走侍奉);趋走(供差遣奔走;亦作仆役别名);趋厮(供差遣的童仆);趋世(奔走于世俗之事);趋赴(奔赴)
追赶,追逐 。
如:趋时揽事(赶风头,管闲事);趋名(追求名声);趋求(追求);趋利(追求财利);趋就(追求)
归附 。
如:趋教(恭敬求教;领教);趋事(趋奉);趋时(时髦);趋跄(趋奉献媚);趋枪(趋抢。趋奉献媚)
通“促”。催促
卫音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使者驰传督趋。——《汉书·食货志上》
趋具食。——《汉书·酷吏咸宣传》
令趋销印。——《汉书·高帝纪》
若不趋降。
志趣
言眇而趋深。——《论衡·定贤》
又如:趋尚(情趣;好尚)
节奏
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淮南子》。高诱注:“趋,投节也。”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趋趋-辞源3同:趨趨
趋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趨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ū
1、[趋势]qū shì
事物发展的动向:历史发展的必然~。
2、[日趋]rì qū
一天一天地走向;逐渐地:~繁荣。~没落。
3、[趋向]qū xiàng
1.朝着某个方向发展:病情~好转。这个工厂由小到大,由简陋~完善。 2.趋势:农业发展的总~。
4、[趋同]qū tóng
趋于一致:重复建设,产业~,是众多产品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
5、[趋近]qū jìn
1.接近或接受一种刺激物或刺激情境的倾向。 2.趋向或走向统一或一致。
6、[趋避]qū bì
快走躲开;规避:~不及。见车飞驰而来,赶紧~一旁。
7、[趋附]qū fù
迎合依附:~权贵。
8、[疾趋]jí qū
很快地走,小跑。
9、[趋奉]qū fèng
趋附奉承:阿谀~。
10、[趋赴]qū fù
1.奔赴;前往。唐 柳宗元《柳州谢上表》:“臣前岁以久停官秩,去年蒙圣恩除替,便欲裂裳裹足,趍赴京师。”《西湖佳话·断桥情迹》:“刘万户 恐王命久覊,急於趋赴,遂携了夫人、女儿,同上京师。”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六四回:“文华 闻寇众被围,兼程趋赴,欲攘夺 邦辅 功劳。” 2.奔告。宋 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人臣之所患,不止於疾痛,而所忧有甚於穷窘,若不号呼於君父,更将趋赴於何人?” 3.指行步之进退。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率高冠方履,褒衣博带,趋赴俯仰,皆合规矩。” 4.为之奔走,谋求。陈独秀《国庆纪念的价值》:“我们对于一切信仰一切趋赴的事,必须将这事体批评起来确有信仰趋赴的价值,才值得去信仰趋赴,不然便是无意的盲从或无价值的迷信。”
11、[趋尚]qū shàng
情趣;好尚。
12、[趋厮]qū sī
供奔走的仆役。
13、[趋发]qū fā
1.急速发射。 2.指利箭。 3.迅速出发。
14、[趋朝]qū cháo
亦作“趍朝”。上朝。宋 沉作喆《寓简》卷八:“宰相趋朝,騶唱过门。”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诸趍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
15、[趋走]qū zǒu
1.古礼。小步疾行,以示庄敬。《庄子·盗跖》:“孔子 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轡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明 刘基《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谓之以忠,则不以趋走承顺为恭,而以责难陈善为敬也。” 2.谓奔走服役。《列子·周穆王》:“昔昔梦为人僕,趋走作役,无不为也。”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唐 杜甫《官定后戏赠》诗:“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清 昭槤《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起 ﹞指其侍从曰:‘若辈惟可令其洒扫趋走、烹茶吸烟而已。’” 3.指奔走执役者。《周书·于翼传》:“今与趋走同儕,恐非尚贤贵爵之义。”《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宋 之教诲,雅异於斯:居中则任僕妾,处外则近趋走。”胡三省 注:“趋走,执役者也。”
16、[迅趋]xùn qū
快步疾行。
17、[骛趋]wù qū
争相趋附。
18、[幽趋]yōu qū
犹幽趣。幽雅的情趣。
19、[趋行]qū xíng
行步;走路。
20、[翔趋]xiáng qū
古代的一种礼容。上体稍前倾,张臂细步趋进。
21、[趋数]qū shù
1.谓节奏短促急速。 2.频数。
22、[凫趋]fú qū
1.像鸭子一样缓行。宋 王禹偁《尺蠖赋》:“寧鳧趋以鸿渐,不麏惊而鹊起。” 2.像野鸭一样飞趋。比喻欢欣。宋 陆游《谢明堂赦表》:“奉五百里之驛书,徒深鰲抃;上千万年之圣寿,莫缀鳧趋。”
23、[趋世]qū shì
奔走于世俗之事。
24、[趋就]qū jiù
1.疾步走向。 2.追求;靠拢。
25、[趋织]qū zhī
即蟋蟀。
26、[时趋]shí qū
1.亦作“时趣”。犹时势。 2.犹时尚,时俗。
27、[趋驰]qū chí
1.奔忙;奔走。唐 元稹《韩克从太子通事舍人制》:“勑前 河中府 参军 韩克从:闻尔之齿长矣,而犹趋驰冉冉,其何以堪?”郭沫若《蜩螗集·<松崖山市>诗序》:“劳劳行役咸为生活趋驰,亦颇具不屈之意。” 2.指交往。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佐郡 浙江 西,病闲絶趋驰。” 3.供驱使。唐 郭湜《高力士传》:“辅国 趋驰末品,小了纤人,一承攀附之恩,致位云霄之上。”唐 皮日休《三宿神景宫》诗:“明发作此事,岂復甘趋驰。” 4.奔走效劳的机会。指任职。南朝 宋 鲍照《谢随恩被原疏》:“小得趋驰,星驾登路。”
28、[晨趋]chén qū
清早趋行。谓朝参。
29、[志趋]zhì qū
1.小步行走。 2.犹志趣。
30、[趋蹡]qū qiāng
1.形容朝拜、进谒时步趋中节。 2.奔走侍奉。 3.犹踉跄。行步不稳貌。
31、[趋俗]qū sú
随合时俗,与世俗同流合污。
32、[意趋]yì qū
1.意图,意向。 2.旨趣。
33、[驰趋]chí qū
犹奔走。
34、[趋背]qū bèi
逃遁,逃避。
35、[变趋]biàn qū
谓变化的趋势。
36、[异趋]yì qū
不同的志趣。
37、[趋承]qū chéng
1.亦作“趍承”。指就教,接受教益。宋 王安石《谢林中舍启》:“顾惟幸会之多,曾是趍承之晚。”宋 曾巩《与刘沆龙图启》:“未卜趋承,更增慕恋。”清 赵翼《谒补山制府奉呈》诗:“趋承能不心倾尽,半为勋高半谊敦。” 2.侍奉;侍候。明 张居正《元日望阙》诗:“北闕朝元忆往年,趋承长在日华边。”《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初日还强勉趋承,以后打熬不过,半眠半起。”《清史稿·世祖纪二》:“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 3.趋附奉承。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迨至 政 宣 间,一时权倖皆自此进,气燄赫然,都总管反趋承之不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同父 挥金如土,毫无恡澁。妓家见他如此,百倍趋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你想,督办要娶姨太太,那一个不趋承巴结?” 4.引申为迎合。李大钊《真理之权威》:“吾为爱真理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趋承此社会。”
38、[趋令]qū lìng
谓遵行法令。
39、[趋影]qū yǐng
传说中骏马名。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上:“侍从奔骤无及者,上以为超光、趋影之匹也。”自注:“王子年《拾遗记》:周穆王 有八骏,号超光、趋影……。”
40、[趋步]qū bù
1.亦作“趍步”。举步;行走。 2.追随;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