谳
拼音
yàn笔顺
丶 ㇊ 一 丨 丨 𠃌 丶 丿 一 一 丨 一 丿 ㇏ 丶同音字
拼音为yà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审判定案: 定~。详细解释
(形声。从言,献声。本义:审判定罪)
同本义
主谳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主谳者亦各罢去
又如:谳词(结案定罪的文书);谳治(审理案件);谳平(审议,平议刑狱);谳事(审理案件);谳囚(审讯犯人);谳案(审理定案)
将案情上报;请示
若州郡县所不能决者,谳之廷尉。——《晋书·姚兴载记》
又如:谳奏(将案情向朝廷上报或请示);谳文(向上司申报的议刑公文)
判明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驳复仇议》
案件
[定国] 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汉书》
又如:谳牍(判案的案卷)
犯人的供词
拷治榜掠,无所得谳。——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姜熊狱》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谳谳-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讞讞
谳谳-辞源3同:讞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àn
1、[定谳]dìng yàn
定案;定罪(谳:议罪)
2、[谳谳]yàn yàn
清正貌。
3、[谳驳]yàn bó
审理案件,驳正是非。
4、[谳案]yàn àn
评议案件,审理定案。《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壬午,詔罢大理官赴中书省讞案。”
5、[谳讯]yàn xùn
审讯。
6、[鞫谳]jū yàn
审讯议断(狱案)。
7、[会谳]huì yàn
会同议罪。
8、[辩谳]biàn yàn
议罪定案。
9、[断谳]duàn yàn
审判案件。
10、[谳治]yàn zhì
审理案件。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司农署铨》:“又是年刑部有大狱数事,则又命 梁 署印讞治,事竣而后还印。”
11、[谳鞫]yàn jū
亦作“讞鞠”。审讯。
12、[谳员]yàn yuán
审理案件的官员。
13、[论谳]lùn yàn
审判定案。
14、[刺谳]cì yàn
调查定案。
15、[谳决]yàn jué
1.判断。 2.判决。
16、[秋谳]qiū yàn
犹秋审。
17、[奏谳]zòu yàn
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
18、[考谳]kǎo yàn
审讯定罪。
19、[谳疑]yàn yí
议处疑难案件。语出《史记·酷吏列传》:“奏讞疑事,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宋 王安石《敕奖谕赐审刑院详议官大理寺详断官等》:“朕初嗣服,德化未孚,永念元元,多罹犴狱。汝等并膺选擢,任在讞疑。”
20、[刑谳]xíng yàn
议罪定案。
21、[上谳]shàng yàn
呈报朝廷,请求定案。
22、[进谳]jìn yàn
向皇帝进呈审狱判状。
23、[谳定]yàn dìng
判定罪名。
24、[议谳]yì yàn
1.谓议罪量刑。《旧五代史·唐书·罗贯传》:“崇韜 奏曰:‘贯 纵有死罪,俟欵状上奏,所司议讞,以朝典行之,死当未晚。’”宋 袁燮《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顾恐自时厥后,惩创往事,议讞之际,未免刻深。” 2.指判案文书。清 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25、[信谳]xìn yàn
证据确凿的判决。
26、[谳局]yàn jú
古代审理案件的机关。
27、[谳议]yàn yì
议处案件。
28、[谳稿]yàn gǎo
判决书的文稿。
29、[覆谳]fù yàn
再议已审定的案件。
30、[静谳]jìng yàn
1.审定疑案。 2.使诉讼案件消除。
31、[左谳]zuǒ yàn
复审改判。
32、[请谳]qǐng yàn
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称为“请讞”。
33、[谳论]yàn lùn
对案件加以评议和判决。
34、[谳牍]yàn dú
判案的案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南皮 张副使 受长,官 河南 开归道 时,夜閲一讞牘。”《清史稿·刑法志一》:“高宗 临御六十年,性矜明察,每閲讞牘,必求其情罪曲当,以万变不齐之情,欲御以万变不齐之例。”
35、[谳平]yàn píng
审议,平议刑狱。
36、[平谳]píng yàn
谓公正审定罪案。
37、[谳鼠]yàn shǔ
《史记·酷吏列传》:“其(张汤)父为 长安 丞,出,汤 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 汤。
38、[谳箧]yàn qiè
放断狱案卷的箱子。
39、[谳词]yàn cí
罪案的判决词。
40、[谳事]yàn shì
审理案件。《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年十二,於内省见狱官将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