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
拼音
yì笔顺
丶 ㇊ 丿 乚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1.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到某个地方去看人(多用于所尊敬的人):~烈士墓参谒。 2.(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造~。苦心孤~。详细解释
(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同本义
诣,候至也。——《说文》
诣,进也。——《小尔雅》
未得诣前。——《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
诣,至也。——《苍颉篇》
吏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先主遂诣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元济诣 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与鲁肃俱诣 孙权。——《资治通鉴》
又如:诣阙(亲自到达宫廷);诣门(上门,登门)
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 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又如:诣谒(前往谒见;造访);诣阁(前往朝廷官署);诣阙(赴朝堂);诣见(前往诣见)
符合
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唐· 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又如:诣实(符合实际);诣理(合理)
[学问等] 所达到的境地
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谈,便已超诣。——《世说新语》
夫书画诣绝者,必传无疑。——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诣-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詣
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诣(詣)yì
书
①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到某个地方去看人(多用于所尊敬的人):~烈士墓参谒。
②(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造~|苦心孤~。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ì
1、[造诣]zào yì
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水平:~很高。颇有~。诣(yì)。
2、[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独自。诣(yì):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
3、[参诣]cān yì
犹谒见。
4、[险诣]xiǎn yì
谓言论奇特透辟。
5、[诣阙]yì què
1.谓赴朝堂。 2.指赴京都。
6、[晚诣]wǎn yì
谓晚年所走的道路。清 全祖望《跋邝湛若<峤雅>后》:“盖 湛若 少时好声乐,大鋮 在留都罗而致之也。非后来大节,则 湛若 几不免为奄人之徒。人所以贵晚诣也。”
7、[超诣]chāo yì
1.高深玄妙;高超脱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 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 谈,便已超诣。”唐 张说《魏齐公元忠》诗:“齐公 生人表,迥天闻鹤唳。清论早揣摩,玄心晚超诣。”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东晋 清谈之士,酷嗜 庄 老,以旷达超诣为第一等人物。”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老氏 之清虚,释氏之超诣,味则高矣,而不协於极。”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 许暘谷 ﹞同里 钱玉友 目为诗家乡愿,然集中亦有超诣之作。” 2.超登;登达。唐 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故又捨筏西土,振尘朔陲,将欲与 文殊 不二之会,脱去秽累,超诣觉路。”宋 杨万里《寄题刘巨卿家六咏·诣斋》:“紫鸞自超诣,一日可天地。”
8、[诣省]yì shěng
前往看望。
9、[绝诣]jué yì
极高的造诣。
10、[独诣]dú yì
1.犹言独行其是。 2.指学养上独到之处。
11、[真诣]zhēn yì
谓精深的造诣。
12、[展诣]zhǎn yì
往候尊长的敬词。《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 南朝 梁 沉约《俗说》:“老母朝来未得食,至市货履,不得展诣。”
13、[朗诣]lǎng yì
通达;豁达。
14、[行诣]xíng yì
1.走访,拜谒。 2.指行为事迹。
15、[诣见]yì jiàn
前往谒见。
16、[诣人]yì rén
访问别人。《梁书·张缵传》:“子野(裴子野)性旷达,自云‘年出三十,不復诣人’。”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十六:“上联‘不好诣人贪客过’,下联‘惯迟作答爱书来’。”
17、[避诣]bì yì
避往,躲到。
18、[理诣]lǐ yì
谓理政的见识。
19、[切诣]qiē yì
谓发音迅急。
20、[诣谒]yì yè
前往谒见;造访。
21、[诣合]yì hé
1.同“诣閤”。 2.见"诣阁"。
22、[率诣]lǜ yì
犹放达。
23、[诣访]yì fǎng
前往拜访。
24、[诣学]yì xué
指 清 朝帝王亲临太学视学。《清史稿·世宗纪》:“辛酉,詔临雍大典,改幸学为诣学。”参阅《清史稿·礼志八》。
25、[诣入]yì rù
造诣,达到的艺术境界。
26、[兼诣]jiān yì
谓一齐达到某种程度。
27、[诣阁]yì gé
亦作“诣閤”。前往朝廷官署。
28、[诣门]yì mén
上门;登门。
29、[方诣]fāng yì
旨归。
30、[诣实]yì shí
1.符合实际。唐 刘知几《史通·载文》:“唯 王劭 撰 齐 隋 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诣实,理多可信,至於悠悠饰词,皆不之取。”《元典章·兵部三·驿站》:“燕 南 河 北,车站人户,远年逃窜,有司不肯诣实申报。” 2.指核查是否符合实际。宋 俞文豹《吹剑录》:“本学诸生列状,谓迎贼时先生称疾不赴……由是行下本州诣实。”
31、[简诣]jiǎn yì
犹简至。
32、[诣理]yì lǐ
合理。
33、[徵诣]zhǐ yì
召往。
34、[诣绝]yì jué
造诣很深,绝少有人企及。
35、[送诣]sòng yì
送到,送往。
36、[诣力]yì lì
指有一定造诣的学力和才力。
37、[极诣]jí yì
最高的造诣。
38、[精诣]jīng yì
精到。谓学养精粹。
39、[诣匦]yì guǐ
指上书言事或谏诤。
40、[賫诣]jī yì
送往。《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感 兴娘 之情,以釵货於市,得钞二十锭,尽买香烛楮币,賫诣 琼花观,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之。”周楞伽 校注:“賫诣,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