諡
拼音
shì笔顺
丶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丿 ㇏ 一 ㇉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shì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同“谥”。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諡-中華語文大辭典諡谥ㄕˋshì1.〈書〉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依其生前事蹟所追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例]~號|據法議~。2.〈書〉評定諡號。[例]~法(評定諡號的法則)|孔子後人~封為「衍聖公」。
諡-中華大字典1、諡釋文:謚譌字。說詳謚字。
2、縪讀音:神至切,音示,於賜切,音縊,寘韻。釋文:諡省字。《集韻》:諡。行之迹也。或省。
3、謚讀音:神至切,音示,於賜切,音縊,羊至切,音肄,寘韻。釋文:
❶行之迹也。見《說文》。《段注》:按各本從言兮皿闕。此後人妄改也。攷玄應書引說文。~、行之迹也。从言。益聲。五經文字曰。~、說文也。縪、字林也。字林以~爲笑聲。音呼益反。廣韻曰諡。說文作~。六書故曰。唐本說文無諡。但有~。行之迹也。據此四者。說文從言益無疑矣。自呂忱改爲縪。唐宋之間或又改爲諡。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羼入縪笑皃於部末者。今正諡爲~。而删部末之~笑貌。
❷曳也。物在後爲曳。言名之於人亦然也。見《釋名釋典藝》。
❸~之爲言引也。引列行之跡也。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節也。見《白虎通謚》。
❹~何法。法日未出而明。已入有餘光也。見《白虎通謚》。
❺靜也。見《爾雅釋詁》。
❻愼也。悉也。生存之行。終始悉錄之以爲~也。見〔詩文王箋崩~曰文釋文〕。
❼~所以成德也。見《穀梁桓十七年傳》。
❽~所以名功。《莊子徐無鬼》:死無~。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ì
1、[追諡]zhuī shì
见“追謚”。
2、[显諡]xiǎn shì
昭彰帝王贵族大臣生前事迹的称号。
3、[册諡]cè shì
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唐 独孤及《舒州山谷寺镜智禅师碑铭》:“上沛然降兴废继絶之詔,册諡禪师曰 镜智。”《清史稿·宣宗纪二》:“﹝ 道光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册諡 孝全皇后,翼日颁詔。”
4、[赠諡]zèng shì
亦作“赠謚”。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魏书·甄琛传》:“但比来赠諡,於例普重,如 甄琛 之流,无不复諡。”《陈书·世祖纪》:“又詔师旅以来,将士死王事者,并加赠謚。”《宋史·司马光传》:“靖康 元年,还赠諡。”《清史稿·职官志一》:“勋戚、文武大臣请葬祭、赠諡,必移所司覈行。”
5、[虚諡]xū shì
见“虚謚”。
6、[号諡]hào shì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继昭夏,崇号諡,畧可道者七十有二君。”《汉书·宣帝纪》:“故皇太子在 湖,未有号諡。”唐 刘知几《史通·称谓》:“作者之书事也,乃没 吴 蜀 号諡,呼 权 备 姓名,方於 魏 邦,悬隔顿尔,惩恶劝善,其义安归?”
7、[美諡]měi shì
褒美的谥号。汉 王充《论衡·须颂》:“由斯以论 尧,尧 亦美諡也。”《汉书·叙传上》:“且运朝夕之策,定合会之计,使存有显号,亡有美諡,不亦忧虖?”《三国志·蜀志·陈祗传》:“夫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諡,諡曰 忠侯。”
8、[私諡]sī shì
见“私謚”。
9、[议諡]yì shì
见“议謚”。
10、[补諡]bǔ shì
补予谥号。清 昭槤《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沉公 乘间曰:‘因不读 王某 之诗,盖以其无諡法,无所羡慕故也。’上因命同 韩文懿 菼 补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