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事
拼音
zhān sh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ān的字 拼音为shì的字 拼音为zhan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官名。详细解释
官名。
秦 始置,职掌皇后、太子家事。 东汉 废。 魏 晋 复置。 唐 建詹事府, 辽 、 金 、 元 置詹事院。 明 清 皆置詹事府,设詹事及少詹事,为三、四品官,其下有左右春坊及司经局等,备翰林官的升迁,无实职。 清 末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詹事-中国历代职官辞典詹事
官名。詹,古时碑志亦作“瞻”。《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詹,给也。”詹事即给事、执事。秦置,西汉沿置,掌皇后、太子家事。初尚有掌皇太后宫的长信詹事,长信即皇太后所居宫名,后改为长信少府,又因改宫名而改为长乐少府。掌皇后宫詹事,在成帝鸿嘉三年(前18)裁撤。此后,詹事专为东宫官名。东汉不置,魏复置,晋不常置。南北朝以太子詹事为东宫官属之长,北周独称太子宫正及宫尹。隋初复置,旋裁撤。唐有詹事府,以詹事总判府事,正三品。副职为少詹事,辖左右春坊等机构。宋常以他官兼领詹事。辽、金、元均有詹事院,元詹事院八次兴废,曾改为储庆使司,最后改为储政院。明、清詹事府有詹事、少詹事,为三四品官,下设左右春坊、司经局等。明詹事府多由他官兼管,属官并不常置,嘉靖中叶后,皇子出阁讲读,常点别员,本府坊局不过用作翰林官升迁阶梯。清康熙前期,詹事、少詹事尚为皇太子讲官。康熙三十一年(1692),始点翰林官入直上书房,教皇子读书,嗣是本府坊局亦止备翰林官迁转之阶。后因不立太子。詹事府无所职掌,嘉庆初与光绪间,两次省入翰林院,旋复旧,光绪二十八年(1902),又省入翰林院,遂废。
官名。秦始置,职掌皇后、太子家事。东汉废。魏晋复置,历代相沿,为太子官属之长。辽金置詹事院。元亦置詹事院,或名储政院、储庆使司,变革不常。明清皆置詹事府,设詹事及少詹事,为三、四品官,其下有左右春坊及司经局等,事实上只用备翰林官的升迁,并无实职。清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