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
拼音
jiǎo sh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ǎo的字 拼音为shǔ的字 拼音为jiao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详细解释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粽》:“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椶櫚叶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餽送。或言为祭 屈原 ,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清 赵翼 《连日竞渡再赋》诗:“竞渡传从 楚 岁时,为投角黍弔 湘 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角黍-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角黍
【出典】 晋·周处《风土记》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据《初学记》卷四引)又,“又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据《艺文类聚》卷四引)。
【释义】 角黍即粽子,从晋时起即有端午节食粽子的记载。传说起源于纪念屈原。
【例句】 ①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杨无咎《齐天乐·端午》1186)这里是叙写端午节时的楚地风俗。②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刘克庄《贺新郎·端午》2625)这里举角黍切合端午,并对以此悼念屈原表示不同意见。
角黍ㄐㄩㄝˊ ㄕㄨˇjué shǔ以蘆葉或竹葉裹成尖角的粽子。唐.徐堅《初學記.卷四.歲時部下.五月五日》:「周處《風土記》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進筒糉,一名角黍,一名糉。』」《宋史.卷二六二.劉溫叟傳》:「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明年重午,又送角黍、執扇。」也稱為「角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