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之志
拼音
jì yú zhī zh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觊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之:助词。
志:志向;意志。
词典解释
觊觎之志-中华成语大词典觊觎之志
【拼音】:jì yú zhī zhì
解释
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指非分之想。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君多内宠,公子突、公子仪、公子亹三人,皆有觊觎之志。”
示例
近义词
觊觎之心
反义词
语法
作主语、宾语;指非分之想
同:覬覦之志
出处
引证
唐-房玄龄等--《晋书·应詹传》:(詹上疏日)先王设官,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卑,上无苟且之志,下无觊觎之心。
唐-李翰--《汉祖吕后五等论》:舅甥之国,穆若唇齿,预闭觊觎之心,不践嫌猜之路。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八回-《东周列国志》:君多内宠,公子突、公子仪、公子亹三人,皆有觊觎之志。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可知那声色犬马,奇技淫物,适足以起大盗觊觎之心。
故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应詹传》:(詹上疏日)先王设官,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卑,上无苟且之志,下无觊觎之心。
唐-李翰--《汉祖吕后五等论》:舅甥之国,穆若唇齿,预闭觊觎之心,不践嫌猜之路。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八回-《东周列国志》:君多内宠,公子突、公子仪、公子亹三人,皆有觊觎之志。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可知那声色犬马,奇技淫物,适足以起大盗觊觎之心。
造句
接龙
志在四方 方寸不乱 乱箭攒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jì yú zhī zhì
1、[觊觎之心]jì yú zhī xīn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指非分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