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
拼音
qiān笔顺
丶 丶 ㇇ 一 一 丨 丨 一 丿 ㇏ 丶 一 丿 𠄌 丿 ㇏同音字
拼音为qiān的字 拼音为qian的字基础解释
撩起;揭起(衣服、帐子等)。详细解释
(形声。从衣,寒省声。本义:套裤) 同本义
褰,绔也。——《说文》
征褰与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振养矜寡,衣之褰襦。——王安石《潭州新学并序》
撩起[衣服等]
褰,褰衣。——《广韵》
暑无褰裳。——《礼记·曲礼上》
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后汉书·崔骃传》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诗·郑风·褰裳》
揽辔褰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褰裳避之(提衣躲避,比喻不愿接近某些人或事,远避之);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褰裳(提起衣裳)
散开
自非烟褰雨霁,不辨此远山矣。——《水经注》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褰褰-汉语大词典褰褰飘举貌。
●唐张祜《舞》诗:“褭褭腰疑折,褰褰袖欲飞。”
1、褰讀音:丘虔切,音愆,先韻。釋文:
❶絝也。春秋傳曰。徵~與襦。見《說文》。
〔按廣雅。顐謂之絝。方言。絝、齊魯之間謂之䙭。顐、䙭、皆俗字。~乃其正字也。春秋傳。左昭二十五年文〕。
❷袪也。《禮記曲禮》:暑毋~裳。
〔疏〕:暑雖炎濠。而不得~袪取涼也。
❸搴也。《詩褰裳》:~裳涉溱。
❹縮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襞積~縐。
❺開也。《文選潘岳賦》:~微罟以長眺。
❻通騫。《詩褰裳序釋文》:~、本或作騫。
〔按段玉裁云。古騫衣字。作騫。今假~而~之本義廢矣〕。
2、攐讀音:丘虔切,音愆,先韻。丘言切,音㨜,元韻。釋文:
❶摳衣也。見《說文》。《桂注》:廣雅。~、摳也。淮南人閒訓。江之始出於岷山也。可~裳而越也。
❷縮也。見《廣韻》。
❸通褰。《詩褰裳》:褰裳涉溱。〔廣韻作褰。訓褰衣〕。
3、臺釋文:褰或字。見《集韻》。
4、顐讀音:丘虔切,音愆,先韻。釋文:褰或字。《集韻》:褰。絝也。或作~。
5、懙釋文:同褰。見《字彙補》。
6、䙭讀音:去乾切,音愆,乾韻。九件切,音蹇,銑韻。釋文:袴也。《方言》:袴、齊魯之間謂之~。
〔注〕:傳曰。徵~與襦。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ān
1、[褰举]qiān jǔ
1.高举貌。 2.高飞貌。
2、[褰褰]qiān qiān
飘举貌。
3、[褰树]qiān shù
即骞树。一名药王。道教相传为月中树名。褰,通“騫”。
4、[连褰]lián qiān
见“连蹇”。
5、[褰帏]qiān wéi
见“褰帷”。
6、[继褰]jì qiān
谓接济缩减。
7、[鼻褰]bí qiān
蛇名。
8、[褰鼻蛇]qiān bí shé
白花蛇的别名。
9、[褰裳躩步]qiān cháng jué bù
形容谨慎而匆忙的样子。
10、[褰帷露冕]qiān wéi lù miǎn
汉 郭贺 为 荆州 刺史,治有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