裼
拼音
tì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丨 𠃍 一 一 丿 𠃌 丿 丿同音字
拼音为tì的字 拼音为ti的字基础解释
婴儿的衣服。详细解释
〈名〉
婴儿的包被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诗·小雅·斯干》。毛传:“裼,褓也。”
另见 xī
〈动〉
脱去衣服露出上身 [be naked to the waist;divest or unbutton one's upper garment]
裼,袒也。从衣,易声。——《说文》
裼,脱衣见体也。——《玉篇》
襢裼暴虎。——《诗·郑风·大叔于田》
襢裼,肉袒。——《尔雅》
徒裼以趋敌。——《史记·张仪传》
闻战,顿足徒裼。——《战国策·初见秦》
曹君袒裼而观之。——《韩非子·十过》
又如:袒裼(袒、裼都指脱去衣服,露出上身,但袒还指脱去衣袖露出上臂,问吉凶露左臂,受刑露右臂);裼袭(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脱去外衣露出内衣
裼降立。——《仪礼·聘礼》
〈名〉
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
裘之裼也,见美也。——《礼记·玉藻》
另见 t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裼-中華語文大辭典裼1ㄊ丨ˋtì〈書〉包裹嬰兒的小被子。[例]載衣之~。裼2ㄒ丨ˊxíㄒ丨xī1.〈書〉古代指加在皮裘外面的長衣。[例]裘之~。2.〈書〉脫去或敞開上衣,露出身體。[例]袒~|徒~以趨敵。
裼-中華大字典1、裼讀音:先的切,音錫,錫韻。釋文:
❶但也。見《說文》。《段注》:玉藻。裘之~也。見美也。鄭曰。~者、免上衣。見~衣。按覆裘之衣曰~。行禮袒其上衣。見~衣謂之~。不露~衣謂之襲。鄭注玉藻曰。袒而有衣曰~。以別於無衣曰袒也。
❷脫衣見體也。《史記張儀傳》:徒~以趨敵。
2、裼讀音:他計切,音替,霽韻。釋文:
❶褓也。《詩斯干》:載衣之~。〔說文引詩作陈〕。
❷或作褅。《詩斯干釋文》:~、褓也。韓詩作褅。義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ì
1、[襁裼]qiǎng tì
即襁褓。
2、[袪裼]qū tì
谓缘饰袖口。裼,通“緆”。
3、[裼瓦]tì wǎ
《诗·小雅·斯干》
4、[膻裼]shān tì
同“襢裼”。脱衣露体。
5、[裼裘]tì qiú
1.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2.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礼仪。
6、[襢裼]tǎn tì
脱衣露体、赤膊。
7、[裼袭]tì xí
1.古代礼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不裼,谓之袭。盛礼以袭为敬;非盛礼以裼为敬。 2.指穿着礼服。
8、[偏裼]piān tì
偏袒,谓解衣袒露一臂。
9、[裸裼]luǒ tì
赤身露体。
10、[徒裼]tú tì
犹徒裎。
11、[裼衣]tì yī
古行礼时覆加在裘外之衣。也称中衣。
xī
1、[袒裼]tǎn xī
1.亦作“襢裼”。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 2.脱去上衣,裸露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