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
拼音
cái笔顺
一 丨 一 丶 一 丿 𠄌 丿 丶 ㇂ 丿 丶“土”下横宜长。“衣”宜小,位置安放得当。斜钩斜弯自然,稍长;撇和点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cái的字 拼音为cai的字基础解释
1.安排取舍(多用于文学艺术):别出心~。《唐诗别~》。 2.文章的体制、格式:体~。 3.衡量;判断:~判。~决。 4.控制;抑止:~制。制~。独~。详细解释
(形声。从衣,( zāi)声。本义:裁制,剪裁)
同本义
裁,制衣也。——《说文》
夷衾质杀之,裁犹冒之。——《礼记·丧大记》。注:“犹制也。”
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唐· 韦应物《杂体》
又如:套裁;剪裁;对裁;裁衣(裁剪衣料制作衣服)
裁定;判断
大王裁其罪。——《战国策·秦策》。注:“制也。”
裁大者众之所比也。——《管子·地形》。注:“断也。”
公羊辨而裁。——《谷梁传·序》。注:“谓善能裁断。”
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红楼梦》
又如:裁示(裁决并指示);裁答(裁决答复)
删除;削减
而裁其贾以招民。——《汉书·食货志》。注:“谓减省之也。”
又裁节邮传冗费。——《明史·海瑞传》
又如:裁革(减免);裁人(裁员。裁减人员)
割裂;割断 。
如:裁剖(切开);裁截(切割成段;切截整齐)
安排取舍(多指文学艺术)。
如:裁长补短(取长补短);裁红点翠(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杀戮
跪而自裁。——《汉书·贾谊传》
体制
取殊裁于八都。——张衡《西京赋》
又如:裁制(规模制式)
成衣工 。
如:裁衣(裁缝)
通“才”。刚刚
裁日阅数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手裁举。——《聊斋志异·促织》
抵透光处,炬裁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通“纔”。仅仅
裁买城西数亩地,槀葬而已。——《汉书·马援传》
裁封数百户。
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
〈动〉
〈名〉
〈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裁-中華語文大辭典裁ㄘㄞˊcái1.用刀、剪等把布、紙等片狀物分割開。[例]~衣∣~紙∣~布。2.削減;消除多餘的部分。[例]~員∣~軍∣~有餘而補不足。3.控制;節制。[例]制~∣獨~。4.經權衡而作出判斷或決定。[例]仲~∣~決∣~定。5.(在文學藝術創作中)對題材等進行取捨安排。[例]獨出心~。6.指文章的體制或樣式。[例]體~。7.量詞。用於計算整張紙分成的等分。[例]十六~紙(一整張紙的十六分之一)。
裁-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同]裁剪
剪
推
铰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ái
1、[裁剪]cái jiǎn
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技术。这套衣服~得很合身。
2、[别出心裁]bié chū xīn cái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3、[裁决]cái jué
由上级或争议双方同意邀请的有关方面对争议的问题作出决定。
4、[裁员]cái yuán
(机关、企业)裁减人员。
5、[裁减]cái jiǎn
削减(机构、人员、装备等):~军备。
6、[裁缝]cái féng
裁剪缝制衣服。
7、[总裁]zǒng cái
1.元代、清代称中央编纂机构的主管官员,清代也用来称主持会试的大臣。 2.某些政党或银行、大型企业领导人的名称。
8、[裁判]cái pàn
1.法院依照法律,对案件做出处理,分为判决和裁定两种。 2.根据体育运动的竞赛规则,对运动员竞赛的成绩和竞赛中发生的问题做出评判。 3.在体育竞赛中执行评判工作的人:足球~。国际~。也叫裁判员。
9、[仲裁]zhòng cái
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非诉讼方式。分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得仲裁。
10、[制裁]zhì cái
1.对违法者依法给予惩罚。 2.中国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军队等,对违反其纪律的人员予以处分。
11、[裁定]cái dìng
人民法院就诉讼程序中的问题或补正判决书的笔误而作出的决定。适用于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驳回起诉、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撤诉、中止或终结诉讼、中止或终结执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
12、[剪裁]jiǎn cái
1.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照一定尺寸剪断裁开。 2.比喻做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把情节复杂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是需要很好地加以~的。
13、[独裁]dú cái
独自裁断,多指独揽政权,实行专制统治:~者。个人~。~统治。
14、[主裁]zhǔ cái
主张决断。
15、[裁量]cái liàng
1.鉴别,衡量。 2.裁度。 3.减少分量。
16、[体裁]tǐ cái
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有韵无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根据结构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17、[裁撤]cái chè
撤销;取消(机构等):~关卡。~重叠的科室。
18、[裁切]cái qiē
犹裁剪。
19、[裁军]cái jūn
(国家或政治集团)削减军备。
20、[别裁]bié cái
辨别剔除。唐杜甫《戏为六绝句》诗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语,故后来用作诗歌选本的名称。
21、[裁处]cái chǔ
考虑决定并加以处置:酌情~。
22、[自裁]zì cái
自杀;自尽。
23、[裁断]cái duàn
裁决判断;考虑决定:这件事究竟怎样处理,还望领导~。
24、[裁汰]cái tài
裁减(多余的或不合用的人员)。
25、[裁刀]cái dāo
裁纸刀。
26、[裁并]cái bìng
裁减合并(机构)。
27、[裁夺]cái duó
考虑决定:此事如何处置,恳请~。
28、[通裁]tōng cái
1.汉时称布单衣。 2.普遍裁减。
29、[裁度]cái duó
推测断定。
30、[裁制]cái zhì
1.剪裁制作。《隋书·天文志中》:“须女四星,天之少府也。须,贱妾之称,妇职之卑者也,主布帛裁製嫁娶。”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衣裳服玩,无所裁製,贵鲜白,轻杂彩,男则绕腰络腋,横巾右袒,女乃襜衣下垂,通肩总覆。” 2.泛指制作,制造。清 沉埏《砚归歌》:“理縝实润裁製古,青花如藻浮春漪。” 3.体裁,风格。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陶翰》:“﹝ 陶翰 ﹞为诗,词笔双美,既多兴象,復备风骨。三百年以前,方可论其裁製。大为当时所称。”清 吴伟业《送何省斋》诗:“披史妙纵横,论诗富裁製。” 4.裁剪制作。《周礼·考工记·函人》“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汉 郑玄 注:“裁制札之广袤。”贾公彦 疏:“上旅七节六节,节数已定,更观人之形容,长大则札长广,短小则札短狭,故云裁制札之广袤。广即据横而言,袤即据上下而説也。” 5.泛指制作。《宋书·律历志上》:“先师传笛,别其清浊,直以长短,工人裁制,旧不依律。” 6.引申为炮制。章炳麟《訄书·商鞅》:“汤 以为不如是不足以媚人主,故瘁心力而裁制之,若 鞅 则无事此矣。” 7.规模制式。《新唐书·王徽传》:“徽 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踰年,稍稍完聚,兴復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 8.规划,安排。《周髀算经》卷上“勾股方圆图”汉 赵君卿 注:“然则,统叙羣伦,宏纪众理,贯幽入微,鉤深致远。故曰:其裁制万物,唯所为之也。”宋 叶适《法度总论一》:“独曰古今异时,言古则不通於今,是摈古於今,絶今於古;且使为国者,无所斟酌,无所变通,一切出於苟简,而不可裁制矣。”清 方苞《春秋通论序》:“所以考世变之流极,测圣心之裁制,具在於此,非通全经而论之,末由得其间也。” 9.制止;抑止。《三国志·蜀志·费祎传》:“﹝ 姜维 ﹞每欲兴军大举,费禕 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溯自 满洲 入主,据无上之威权,施非理之抑勒,裁制民权,抗违公意。” 10.制裁。元 刘祁《归潜志》卷六:“朝廷容之,适所以害之。欲保全其人,宜加裁制。”章炳麟《秦献记》:“至于 徐市、卢生 之徒,妄妖求仙,荧惑主听,皆不能以法令裁制。”许地山《集外·女国士》:“这小奴才老是来搅扰我们,非得想个方法来裁制他不可。” 11.引申为约束;束缚。章炳麟《论式》:“汉 世之论,自 贾谊 已繁穰,其次渐与辞赋同流,千言之论,畧其意不过百名。扬子 为《法言》,稍有裁制,以规《论语》。”朱自清《背影·儿女》:“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增长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
31、[鉴裁]jiàn cái
1.亦作“鉴裁”。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 2.指审察识别人、物的优劣。
32、[套裁]tào cái
裁制两件以上的服装时,在一块布料上作合理的安排,尽量减少废料。
33、[钧裁]jūn cái
对上级裁决的敬称。
34、[裁鉴]cái jiàn
1.谓品评、鉴赏。 2.特指鉴识人才。 3.裁断鉴别。
35、[裁诏]cái zhào
谓替皇帝起草诏书。
36、[思裁]sī cái
忖度。
37、[裁料]cái liào
犹材料。用以比喻适宜做某种事情的人。
38、[裁截]cái jié
1.切割成段。 2.切截整齐。 3.剪裁截取。
39、[裁属]cái shǔ
谓呼吸勉强接上。形容气息极其微弱。裁,通“纔”。
40、[恒裁]héng cái
固定的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