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笔顺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bō的字 拼音为bo的字

基础解释

1.围裙。 2.褯子。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袚-漢語大字典


《説文》:“袚,蠻夷衣。从衣,犮聲。一曰蔽厀。”
(一)bō 《廣韻》北末切,入末幫。月部。
(1)古称少数民族的服装。《説文·衣部》:“袚,蠻夷衣。”段玉裁注:“左衽衣。”
(2)系在衣服前面的大巾。《説文·衣部》:“袚,蔽厀。”《方言》卷四:“蔽厀,江、淮之間謂之褘,或謂之袚,魏、宋、南楚之間謂之大巾,自關東西謂之蔽厀。”
(二)fú 《集韻》分物切,入物非。
(1)小儿抱裙。《廣雅·釋器》:“袚,褯也。”《玉篇·衣部》:“褯,小兒衣。”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泰部》:“按:謂小兒藉,蘇俗謂之抱裙。”
(2)同“帗”。五彩帛制成的舞具。《史記·孔子世家》:“景公曰:‘諾’。於是旍旄羽袚矛戟劍撥鼓噪而至。”司馬貞索隱:“袚音弗,謂舞者所執。故《周禮》樂有《袚舞》。”按:《周禮·地官·舞師》作“帗”。

袚-中華大字典

1、袚讀音:北末切,音撥,曷韻。方未切,音沸,未韻。釋文:蠻夷衣。一曰。蔽䣛。見《說文》。《桂注》:玉篇。~、蠻衣也。襏同。韋注國語。襏、蠻夷服也。一曰蔽厀者。廣雅同。方言。蔽䣛、江淮之間或謂之~。
2、袚讀音:分物切,音弗,物韻。釋文:褯也。見《廣雅釋器》。〔朱駿聲云。小兒藉。俗謂之抱裙〕。
3、袚讀音:敷勿切,音拂,物韻。釋文:蠻夷衣。見《集韻》。
4、帗讀音:敷勿切,音弗,物韻。釋文:
❶折五采繒爲之。《周禮樂師》:有~舞。
❷~縷。毳也。陳宋鄭衞之間謂之~縷。見《方言》。
 〔按郭注。~縷。謂物之扞蔽也〕。
❸韗也。《穆天子傳》:~帶。
5、帗讀音:北末切,音撥,曷韻。釋文:一幅巾也。見《說文》。《段注》:幅、布帛廣也。一幅巾者。巾廣二尺二寸。其長當亦同也。
6、回讀音:北末切,音撥,普活切,音潑,曷韻。匹未切,音帔,未韻。釋文:袂也。見《廣雅釋器》。《疏證》:玉篇。~、衣袂也。
7、回讀音:方未切,音沸,未韻。釋文:袚或字。《集韻》:袚。蠻夷衣也。或作~。
8、䘠釋文:袚譌字。見《正字通》。
9、璼釋文:袚或字。見《集韻》。
10、萑釋文:袚或字。見《集韻》。
11、襏讀音:北末切,音撥,曷韻。釋文:
❶三尺衣也。《一切經音義》引《通俗文》:三尺衣謂之~。
❷~襫。簑薜衣也。《國語齊語》:身衣~襫。
 〔又〕:謂麤堅之衣。《管子小匡》:身服~襫。
❸同袚。蠻夷服也。見《國語補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袚除]fú chú

有“洗涤、清除、袚除不祥”等意思。

2、[凶袚]xiōng fú

形容至恶之人,死后不坠六道。

3、[斗袚]dòu fú

即斗篷。

4、[朱袚]zhū fú

红色的系印带子。借指仕途。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袚的反义词 袚的近义词 袚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袚能组什么词
  • 袚能组什么词语
  • 袚可以组什么词
  • 袚可以组什么词语
  • 袚字可以组什么词
  • 袚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袚字能组什么词
  • 袚字能组什么词语
  • 袚字开头的成语
  • 袚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