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扫地
拼音
yī guàn sǎo d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guān的字 拼音为sǎo的字 拼音为d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guan的字 拼音为sao的字 拼音为di的字基础解释
谓士大夫不顾名节,丧尽廉耻。 宋 文天祥 《留远亭》诗序:“諸酋又嗾婦抱 劉 ( 劉岊 )以爲戲。衣冠掃地,殊不可忍!”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始焉以 豎刁 之謀,媚於天子;終焉以國老之勢,廣置門生。家國無人,衣冠掃地。”详细解释
- 【解释】:谓士大夫不顾名节,丧尽廉耻。 宋 文天祥 《留远亭》诗序:“諸酋又嗾婦抱 劉 ( 劉岊 )以爲戲。衣冠掃地,殊不可忍!”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始焉以 豎刁 之謀,媚於天子;終焉以國老之勢,廣置門生。家國無人,衣冠掃地。”
按字解释
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扫地:比喻名誉、威风等完全丧失。
词典解释
衣冠扫地-中华成语大词典衣冠扫地
【拼音】:yī guān sǎo dì
解释
指旧时士大夫寡廉鲜耻,丧尽名节。
出处
《旧唐书·薛廷珪等传论》:“自唐祚横流,衣冠扫地,苟无端事,孰恢素风。”
示例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家国无人,~。”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同:衣冠掃地
出处
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引证
唐-甯原悌--《论时政疏五篇(其一)》:近者变故频及,衣冠扫地,忠臣名士,才馀数人。
明-胡宗宪--《筹海图编·降宣谕》:假服则名器颁于朝廷,而匪人卑用之,必有衣冠扫地之辱。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始焉以竖刁之谋,媚于天子;终焉以国老之势,广置门生。家国无人,衣冠扫地。
宋-文天祥-诗序-《留远亭》:诸酋又嗾妇抱刘(刘岊)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元-成廷珪--《四明张文海母娄节妇诗》:江淮丧乱复何有,衣冠扫地悲穷途。
故事
唐-甯原悌--《论时政疏五篇(其一)》:近者变故频及,衣冠扫地,忠臣名士,才馀数人。
明-胡宗宪--《筹海图编·降宣谕》:假服则名器颁于朝廷,而匪人卑用之,必有衣冠扫地之辱。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始焉以竖刁之谋,媚于天子;终焉以国老之势,广置门生。家国无人,衣冠扫地。
宋-文天祥-诗序-《留远亭》:诸酋又嗾妇抱刘(刘岊)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元-成廷珪--《四明张文海母娄节妇诗》:江淮丧乱复何有,衣冠扫地悲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