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biē

笔顺

丿 𠃍 丿 丿 丿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biē的字 拼音为bie的字

基础解释

1.古书上说的一种水生动物。2.古同“鳖”。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蟞-中華大字典

1、蟞讀音:蒲結切,音蹩,必蔑切,音撇,屑韻。釋文:~蜉。蟲名。蟻也。見《集韻》。
2、蟞讀音:必結切,音彆,屑韻。釋文:
❶~蛈也。《廣雅釋蟲》:蛺蜨。~蛈也。
❷珠~也。《文選郭璞賦》:頳~胏躍而吐璣。
 〔注〕:山海經曰。珠~之魚。其狀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南越志、珠~吐珠。
❸羌名。《後漢張奐傳》:羌岸尾摩~等。脅同種。復鈔三輔。
3、鱉讀音:必列切,音鷩,屑韻。釋文:鼈或字。《集韻》:鼈。說文、甲介蟲也。或从魚。
4、鼈讀音:必列切,音鷩,屑韻。〔俗作蟞、鱉〕。釋文:
❶甲蟲也。見《說文》。《段注》:考工記注。外骨、龜屬。內骨、蟞屬。按~骨較龜稍內耳。實介屬也。故周易~龜爲一屬。
 〔按動物學。~屬爬蟲類。俗名腳魚。又名團魚。有甲㱿。上㱿爲背甲。下㱿爲革胴。甲之邊有肉緣曰肉裙。其革胴由膜變成。實非骨質。蓋~無胸骨也。其首尾與四足。能縮入甲內。前兩足各五趾。後兩足各四趾。趾有爪。尾短而尖。血紅而冷。肉味甚美。可供食用。釋名云。~、一名神守。一名河伯從事。按~類甚多。本草云。無裙而頭足不縮者、曰納~。大如錢。腹赤如血者、曰朱~。又有美洲所產木~、輭㱿~、皮㱿~等〕。
❷三足~。《爾雅釋魚》:三足~能。《郭注》:今吳興郡陽羨縣君山上有池。池中出三足~。
❸縣名。《水經江水注》:南通寧州平夷郡~縣。
 〔按鄨縣、漢屬牂牁郡。晉改屬平夷郡。漢書晉書均从邑作鄨。獨水經注作~。康熙字典引漢書地理志作~。誤〕。
❹蕨別名。《詩草蟲》:言采其蕨。《傳》:蕨、~也。
 〔疏〕:周秦曰蕨。齊魯曰~。又作虌。俗云。其初生時、似~腳。
❺石~。藥名。《本草綱目》:石生海邊。
❻土~。地~。竝䗪蟲別名。《本草綱目》:䗪蟲形扁如~。故名。
 〔按正字通云。土~、畜象處象尿所生。斬斷復自合。能續骨〕。
❼木~子。番木~。竝草名。見《本草綱目》。
❽~甲。輿棺之車蓋也。《釋名釋喪制》:輿棺之人曰輀。其蓋曰柳。亦曰~甲。似~甲然也。
❾~人。官名。《周禮鼈人》:~人掌取互物。以時簎魚~龜蜃凡貍物。
❿~蜉。螘也。見《廣雅釋蟲》。
 〔按~蜉、卽蚍蜉。蚍、~、一聲之轉〕。
⓫~靈。人名。《禽經注》:李膺蜀志曰望帝稱王於蜀。時荆州有一人化從井中出。名曰~靈。於楚身死。尸反泝流上。至汶山之陽。忽復生。乃見望帝。立以爲相。
 〔按水經注作~令〕。
⓬伏~。星象。《漢書天文志》:旬始出於北斗視。狀如雄雞。其怒黑色。象伏~。
⓭天~。星名。《星經》:天~十五星。在斗南。
5、鼈釋文:鼈俗字。見《龍龕手鑑》。

蟞-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字部】 蟞
★【集韻】蒲結切,音蹩。蟞蜉,蟲名,蟻也。
★又匹蔑切,音撇。義同。
★又必結切,音彆。【博雅】蛺蝶,蟞蚨。
◎又【玉篇】珠蟞也。【郭璞·江賦】頳蟞胏躍而吐璣。【註】《山海經》曰:珠蟞之魚,其狀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南越志】珠蟞吐珠。
◎又羌名。【後漢·張奐傳】羌𡶜尾、摩蟞等,脅同種,復鈔三輔。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iē

1、[赪蟞]chēng biē

传说中一种赤色的鳖。能吐珠,又称珠鳖。

2、[蟞蜉]biē fú

大蚁。

3、[珠蟞]zhū biē

见“珠鱉”。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蟞的反义词 蟞的近义词 蟞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蟞能组什么词
  • 蟞能组什么词语
  • 蟞可以组什么词
  • 蟞可以组什么词语
  • 蟞字可以组什么词
  • 蟞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蟞字能组什么词
  • 蟞字能组什么词语
  • 蟞字开头的成语
  • 蟞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