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
拼音
táng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丨 丶 丿 丶 ㇇ 丨 𠃍 一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táng的字 拼音为tang的字基础解释
螳螂:~臂当车。详细解释
螳螂的简称
螳,螳螂也。——《说文新附》
螳螂,有斧虫。——《玉篇》
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庄子·天地》
睹-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庄子·山木》
又如:螳斧(指螳螂前足。以其前两足高举如人执斧,故名。亦喻脆弱的武装);螳螂之卫(比喻微弱的兵备);螳臂(比喻不自量力;微弱之力);螳轮(比喻不自量力者);螳臂拒辙,螳臂当辙,螳臂扼辙(犹螳臂当车)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螳-中華語文大辭典螳ㄊㄤˊtánɡ參見【螳螂】。
螳-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螳虫1117ㄊㄤˊtáng參見「螳螂螳螂」條。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áng
1、[螳螂]táng láng
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有翅两对,前腿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有的地区叫刀螂。
2、[螳斧]táng fǔ
亦作“螗斧”。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因谓之螳斧。亦比喻脆弱的武装。
3、[螳蛉]táng líng
脉翅目螳蛉科昆虫。
4、[螳怒]táng nù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因以“螳怒”形容自不量力。
5、[螳拒]táng jù
犹言螳臂当年。王闿运《上征赋》:“保穷城以螳拒兮,操卷甲以破 袁。”参见“螳臂当车”。
6、[螳蠰]táng náng
亦作“蟷蠰”。见“螳蜋”。
7、[蜩螳]tiáo táng
见“蜩螗”。
8、[螳臂当车]táng bì dāng chē
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语本《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也说螳臂挡车。
9、[螳蜋之卫]táng láng zhī wèi
比喻微弱的兵备。《文选·左思<魏都赋>》:“薄戍緜冪,無異蛛蝥之網;弱卒瑣甲,無異螳蜋之衛。”李善 注:“《莊子》:‘蘧伯玉 謂 顔闔 曰: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10、[蛮睫螳轮]mán jié táng lún
用《庄子·则阳》蛮 居蜗角、《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虫巢蚊睫、《庄子·人间世》螳臂当车等寓言故事。比喻幺麽小丑。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國初奠定區宇,所剗除諸逆寇,皆嘗竊大號,鑄錢文……蠻睫螳輪,竟非全無大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