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
拼音
wén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丶 一 丿 ㇏“虫”框形扁方,竖画正直居中。“文”上下中心相对,撇捺舒展。
同音字
拼音为wén的字 拼音为we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蚊-中華語文大辭典蚊ㄨㄣˊwén昆蟲名。卵產於水中,幼蟲(稱「孑孓」)和蛹也生活在水中。成蟲為陸生,身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和三對足,種類很多。雌蚊吸人畜的血液,能傳播瘧疾等疾病。通稱「蚊子」。
蚊-中華大字典1、蚊讀音:無分切,音文,文韻。釋文:
❶蟁俗字。見《說文䖵部》。
〔按說文、蟁。齧人飛蟲。漢書中山靖王勝傳。聚蟁成雷。注。蟁、古~字。韻會作蟁。集韻作蟁、晳、~、勈、䘇。蓋~乃惡水中却孒所化。全體灰褐色。喙如針鋩。性含毒。人被其囓。多紅腫燥痒。且有因之傳染疫病者〕。
❷~母。烏名。《爾雅釋鳥》:鷏、蟁母。
〔注〕:似鳥呖而大。黃白雜文。鳴如鴿聲。今江東呼爲~母。俗說此鳥常吐~。故以名云。
〔按唐國史補。江東有~母鳥。亦謂吐~鳥。夏則夜鳴。吐~於叢葦間。湖州尤甚。圖入母字〕。
❸~子樹。木名。《唐國史補》:~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盡而空㱿矣。
2、蚉釋文:同蚊。見《直音》。
3、箐讀音:無分切,音文,文韻。釋文:同蟁。蟲名。見《正字通》。
4、螡釋文:同蚊。見《正字通》。
5、勈釋文:同蚊。見《直音》。
6、蟁讀音:無分切,音文,文韻。釋文:齧人飛蟲。見《說文䖵部》。
〔按~或从昬作晳。俗又从虫从文作蚊。漢書景十三王傳、聚~成雷。顏注。~、古蚊字。通俗文、蜎化爲蚊。淮南說林、孑孑爲~。互詳蚊字〕。
7、晳釋文:蟁或字。《說文䖵部》:蟁。或作昬。以昬時出也。
8、䘇釋文:同蚊。見《廣韻》。
9、螊讀音:杳謁切,音娎,屑韻。釋文:螫人蟲也。見《字彙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