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
拼音
hào笔顺
丨 𠃍 一 一 ㇉ 丨 一 ㇇ 丿 一 乚 丿 ㇈同音字
拼音为hào的字 拼音为hao的字基础解释
1.拖長聲音大聲呼叫呼~。~叫。 2.大聲哭哀~。~喪。~啕大哭。【典】宋本廣韻, 3.名稱國~。年~。字~。 4.舊指名和字以外的別號如“李白字太白,~青蓮居士”。 5.記號,標誌信~。暗號。 6.排定的次序或等級編~。~碼。 7.揚言,宣稱~稱。項羽兵四十萬,~百萬。 8.指某種人員病~。傷~。 9.標上記號~房子。把這件東西~上。 10.號令,命令發號施~令。~召。 11.軍隊或樂隊裏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 12.量詞,用於人數昨天去了幾十~人。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號-中華語文大辭典號号1ㄏㄠˋhào1.呼喚;召喚;命令。[例]~召∣~令三軍。2.發出的命令。[例]發~施令。3.古代軍隊傳達命令用的喇叭,後來泛指軍隊或樂隊裡所用的西式喇叭。[例]吹~∣~角∣軍~∣小~。4.用軍號吹出的表示特定意義的聲音。[例]起床~∣衝鋒~∣集合~。5.名稱。[例]國~∣年~∣中山~軍艦。6.別號。[例]孫中山名文,~逸仙∣「少陵野老」是杜甫的~。7.信號;標記。[例]以點火為~∣記~∣暗~∣句~。8.號碼;排定的次序。[例]掛~∣編上~∣對~入座。9.型號;類別。[例]3~電池∣這~人∣這~貨不能進。10.出現某種特殊情況的人員。[例]病~∣傷~。11.中醫指切脈。[例]~脈。12.指商店,常用作店名。[例]本~∣寶~∣公司行~∣只此一家,別無分~。13.★畫上記號或號碼(表示歸誰使用或所有)。[例]~房子∣把發放給災民的棉衣~一~。14.量詞。用於計算編序的人或物。[例]醫生到現在只看了30~病人,還有8~未看∣他領到第100~的入場券。15.姓。號号2ㄏㄠˊháo1.拉長聲音大聲叫喊。[例]~叫∣一聲長~。2.(風)呼嘯。[例]狂風怒~。3.大聲哭。[例]悲~∣~啕∣乾(ㄍㄢ ɡān)~了幾聲。
號-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847.【號】
一讀háo。高聲呼喊。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載號載呶。”(呶náo:喧嘩。)又北山:“或不知叫號。”
引申爲哭死人,特指帶言語的哭。莊子養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漢書劉向傳:“號曰:’骨肉歸復於土,命也。’”
引申爲放聲哭。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
又比喻颳風。范仲淹岳陽樓記:“陰風怒號。”
[號啕]疊韻連綿字。放聲大哭。易經同人卦:“同人先號啕而後笑。”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詩:“入門聞號啕。”
二讀hào。號令,發表命令。莊子田子方:“何不號於國中?”荀子議兵:“故制號政令欲嚴以威。”在這個意義上,常以“號令”二字連用。國語越語:“乃號令於三軍。”
三讀hào。名稱,莊子駢拇:“事業不同,名聲異號。”苟子賦篇:“名號不美。”史記五帝本紀:“皆同姓而異其國號。”
引申爲表“功德”的名號。帝王生有尊號,死而諡號。班固典引:“厥有氏號。”史記秦始皇本紀:“朕聞太古有號毋諡。”(毋:通“無”。)
又爲別號(後起義)。古人名外有字,字外還可能有號。陶潛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又如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又
引申爲被人稱爲。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號爲剛直。”孫樵書褒城驛壁:“褒城驛號天下第一。”
[辨]哭,泣,號,啼。“哭”是有聲有淚,“泣”是無聲有淚。(若泣而有細微的聲音,則叫做“嗚咽”。)“號”是哭而且言,“啼”是痛哭。後來啼、號、哭三字漸漸沒有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