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
拼音
hǔ p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ǔ的字 拼音为pí的字 拼音为hu的字 拼音为pi的字基础解释
1.老虎的皮。 2.讲席的代称。 3.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4.冠名。 5.荔枝的一种。详细解释
老虎的皮。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胥臣 蒙马以虎皮,先犯 陈 蔡 。”《礼记·曲礼上》:“前有士师,则载虎皮。” 孔颖达 疏:“若见前有兵众,则举虎皮於竿首,使兵众见以为防也。” 唐 王绩 《游仙》诗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
讲席的代称。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 张载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先生负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学,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愿为假馆以矜式大方。”
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
冠名。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 幽州 胡马客,緑眼虎皮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虎皮,胡冠也。”
荔枝的一种。
《说郛》卷七七引 宋 蔡襄 《荔枝谱》:“虎皮者,红色絶大,绕腹有青纹正类虎斑,尝於 福州 东山 大乘寺 见之。”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虎皮-教育部成語典【台湾】虎皮㊣出處漢語成語考釋詞典釋義唐・李商隱〈為濮陽公陳情表〉(據《全唐文・卷七七一》引)羊質虎皮羊質虎皮備註附二字成語資料表號FL00000001073虎皮備註頻1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號FL00000052546
虎皮-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虎皮ㄏㄨˇ ㄆㄧˊhǔ pí老虎的皮。《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ǔ pí
1、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hǔ pí
1、[皋比]gāo bǐ
1.亦作“皐比”。虎皮。《左传·庄公十年》:“自 雩门 窃出,蒙皐比而先犯之。”杜预 注:“皐比,虎皮。”孔颖达 疏:“《乐记》云: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郑玄 以为兵甲之衣曰櫜。櫜,韜也。而其字或作建皐。”后用以喻强大的声势。宋 范成大《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玉龙阵长空,皋比忽先犯。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2.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唐 戴叔伦《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二:“禪心如落叶,不逐晓风颠。猊座翻萧瑟,皋比喜接连。”宋 朱熹《横渠先生画像赞》:“早悦 孙 吴,晚逃佛 老。勇撤皐比,一变至道。”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而 仰圣先生 一家,独不殉难而亡,亦未从贼而死,绵绵至今,犹巍然拥皋比为予顽弟子讲‘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指武将的座席。亦泛指坐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 孙 吴 之畧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楹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 就地设皋比焉。” 4.传诵;讲习。姚华《曲海一勺》:“猥谈琐记,尚目録于縹緗;瞎话盲词,亦皋比于妇孺。”
反义词
hǔ pí
1、[真实]zhēn shí
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情况。~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