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
拼音
zhēn sh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ēn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zhen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情况。~的感情。详细解释
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 宋 苏轼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之一:“那知非真实,造化聊戏尔。” 清 吴伟业 《赠愿云师》:“世法梦幻,惟出世大事,乃为真实。” 杨朔 《海市》:“这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 长山列岛 。”
真心实意。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稗海》本)卷十:“ 玄德 将死之言,乃真实语也。”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盖真实下问,欲以求益,非借此以要名,如世人之为也。”
确切清楚。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二折:“且是眼花花的怎生去看的真实。”《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真实-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真實
真实-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真实zhēnshí
形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情况|~的感情。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zhēn shí
1、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拍摄的。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zhēn shí
1、[的确]dí què
完全确实;实在:他~是这样说的。这的的确确是宋刻本。
2、[实在]shí zài
2、[实在]shí zai
扎实;地道;不马虎。
1.诚实,不虚假。2.的确。3.其实。
3、[确凿]què záo
非常确实:~不移。~的事实。证据~。
4、[属实]shǔ shí
确系事实,合乎实际。清 史致谔《同治元年闰八月廿二日禀曾国藩等》:“各清册前来,均经委员检点属实。”廖仲恺《致饶潜川黄德源函》:“如果属实,自当先行劝令辞职,另举廉能为妥。”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如有民族工商农牧业家私人股份经调查属实者,当承认其所有权。”
5、[真切]zhēn qiè
1.清楚确实;一点儿不模糊:看不~。听得~。 2.真诚恳切;真挚:情意~。
6、[确切]què qiè
1.准确;恰当:~不移。用字~。 2.确实:消息~。~的保证。
7、[确实]què shí
1.真实可靠:~性。~的消息。这件事他亲眼看到,说得确确实实。 2.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他最近~有些进步。这件事~不是他干的。
8、[靠得住]kào de zhù
可靠;可以相信:这个消息~吗?。这个人~,这件事就交他办吧。
9、[切实]qiè shí
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可行。~改正。切切实实地做好工作。
10、[可靠]kě kào
1.可以信赖依靠:他忠诚老实,为人很~。 2.真实可信:这个消息~不~?
11、[真正]zhēn zhèng
1.属性词。实质跟名义完全相符:群众是~的英雄。~的吉林人参。 2.的的确确;确实:这东西~好吃。
12、[正实]zhèng shí
犹真实。
反义词
zhēn shí
1、[荒谬]huāng miù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绝伦。~的论调。
2、[做作]zuò zuo
故意做出某种不自然的表情、架势、腔调等:行为~。言语~。
3、[失实]shī shí
不符合事实,不确实:报道~。
4、[荒诞]huāng dàn
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不经。~无稽。情节~。
5、[子虚]zǐ xū
汉代司马相如有《子虚赋》,假托子虚先生、乌有先生和亡(wú,古同“无”)是公三人互相问答。后世因此用“子虚”、“子虚乌有”指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事属~。
6、[诞妄]dàn wàng
荒诞虚妄。唐 裴铏《传奇·萧旷》:“无信造作,皆 梁 朝四公诞妄之词尔。”《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初,誌斗 尝斥 祥 诞妄要功,人疑为 祥 所杀。”沉钧儒《<申屠氏>序言》:“至于观者经验,则积久所得,亦有可略而言者:(一)不宜过于诞妄。”
7、[虚拟]xū nǐ
1.虚构:那篇小说里的故事情节,有的是作者~的。 2.属性词。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语气。
8、[荒唐]huāng táng
huāng tang的又音。义同“荒唐huāng táng”。
9、[虚假]xū jiǎ
跟实际不符合:~现象。做学问要老老实实,不能有半点~。
10、[虚幻]xū huàn
主观幻想的;不真实的(形象):~的梦境。
11、[虚伪]xū wěi
不真实;不实在;做假:这个人太~。他对人实在,没有一点儿~。
12、[夸张]kuā zhāng
1.夸大;言过其实:这种说法实在太~了。 2.修辞方式,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如“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3.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