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兵
拼音
yíng bī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íng的字 拼音为bīng的字 拼音为ying的字 拼音为bing的字基础解释
士兵。《后汉书·安帝纪》:“甲子,初置 渔阳 营兵。”李贤 注引 伏侯《古今注》:“置营兵千人也。”《宋史·贾昌朝传》:“陕西 蕃落弓箭手,贪召募钱物,利月入粮奉,多就黥涅为营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你不知道这些营兵,有一个上好徽号,叫做‘当官强盗’呢。”详细解释
士兵。
《后汉书·安帝纪》:“甲子,初置 渔阳 营兵。” 李贤 注引 伏侯 《古今注》:“置营兵千人也。”《宋史·贾昌朝传》:“ 陕西 蕃落弓箭手,贪召募钱物,利月入粮奉,多就黥涅为营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你不知道这些营兵,有一个上好徽号,叫做‘当官强盗’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营兵-汉语大词典营兵士兵。
●《后汉书·安帝纪》:“甲子,初置渔阳营兵。”
●李贤注引伏侯《古今注》:“置营兵千人也。”
●《宋史·贾昌朝传》:“陕西蕃落弓箭手,贪召募钱物,利月入粮奉,多就黥涅为营兵。”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你不知道这些营兵,有一个上好徽号,叫做‘当官强盗’呢。”
清代军制,汉兵用绿旗,称绿营兵或绿旗兵。兵种分马兵、步兵,沿江海之地又设水师。在京师者为巡捕营,隶属步军统领。在各省者有督标(由总督统辖》、抚标(由巡抚统辖)、提标(由提督统辖)、镇标(由总兵统辖)、军标(设于四川、新疆,由将军统辖)、河标(由河道总督统辖)、漕标(由漕运总督统辖)。标下设协,由副将统领;协下设营,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领;营下设汛,由千总、把总分别统领。绿营兵额,时有增减,一般在六十万人左右。清末裁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