菵
拼音
wǎng笔顺
一 丨 丨 丨 𠃌 丶 丿 一 丶 一 ㇄同音字
拼音为wǎng的字 拼音为wang的字基础解释
〔~草〕一种生在田里的草,可作饲料。亦称“水稗子”。详细解释
“菵草”( wǎngcǎo):别称菵米、水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开花,多生于水边潮湿处。全草和果实可作饲料
三衣濡菵露,一菵飞烟空。——刘禹钖《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菵-中華語文大辭典菵菵ㄨㄤˇwǎnɡ1.古書上指一種似小麥而小的草,生長在水田中,米可食。2.古書上指一種有毒的草,其上露觸之,肉即潰爛。
菵-中華大字典1、菵讀音:文兩切,音网,養韻。釋文:草名。《爾雅翼》:~米可爲飯。生水田中。苗子似小麥而小。四月熟。久食不飢。爾雅所謂皇守田也。
2、羫讀音:音冈,養韻。釋文:艸名。見《篇海》。
〔按本草綱目有~草。集韻有䒽無~。廣韻有菵無䒽、~。宜依廣韻。詳菵字〕。
3、羫讀音:無往切,養韻。釋文:藥名。《一切經音義》:~藥正言莽草。有毒。出幽州。人或擣和食置水中。魚皆死浮出。取食之無妨也。
〔按本艸綱目。莽草、一名䒽草。又名芒草。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或卽此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ǎng
1、[菵露]wǎng lù
菵草上的露水。
2、[菵草]wǎng cǎo
1.即莽草。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莽草》:“《本经》云:菵草杀虫鱼。”参见“莽草”、“菵露”。 2.别称菵米、水稗子。一年生草本。夏秋开花。多生于水边潮湿处。全草和果实可作饲料。
3、[菵米]wǎng mǐ
即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