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与京
拼音
mò zhī yǔ jī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ò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yǔ的字 拼音为jīng的字 拼音为mo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jing的字基础解释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详细解释
- 【解释】: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按字解释
莫:表示否定,没有谁。
之:助词,相当于“的”。
与:和。
京:大,盛。
词典解释
莫之与京-中华成语大词典莫之与京
【拼音】:mò zhī yǔ jīng
解释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大得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极大。
出处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示例
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 ★唐·白行简《李娃传》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同:莫之與京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引证
唐-白行简--《李娃传》: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
宋-苏轼--《司马光三代·祖母皇甫氏温国太夫人》:好礼慈俭,刑于姻族。始生贤子,以大其家。而余泽方茂,福禄未究,再世之后,莫之与京。
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伟哉绝业,莫之与京已。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莫之与京,谓无与之比大,言其位最高也。
魏-殷巨--《鲸鱼灯赋》:横海之鱼,厥号惟鲸,普彼鳞族,莫之与京。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唐-苏颋--《命吕休璟等北伐制》:文武将相,莫之与京;心腹大臣,是所繄赖。
唐-皮日休--《文中子碑铭》:未逾一纪,致我太平;先生之功,莫之与京。
唐-白行简--《李娃传》: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
唐-李延寿等--《北史·贾彝传》:此子英英,贾谊之后,莫之与京。
故事
唐-白行简--《李娃传》: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
宋-苏轼--《司马光三代·祖母皇甫氏温国太夫人》:好礼慈俭,刑于姻族。始生贤子,以大其家。而余泽方茂,福禄未究,再世之后,莫之与京。
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伟哉绝业,莫之与京已。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莫之与京,谓无与之比大,言其位最高也。
魏-殷巨--《鲸鱼灯赋》:横海之鱼,厥号惟鲸,普彼鳞族,莫之与京。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唐-苏颋--《命吕休璟等北伐制》:文武将相,莫之与京;心腹大臣,是所繄赖。
唐-皮日休--《文中子碑铭》:未逾一纪,致我太平;先生之功,莫之与京。
唐-白行简--《李娃传》: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
唐-李延寿等--《北史·贾彝传》:此子英英,贾谊之后,莫之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