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
拼音
máng笔顺
一 丨 丨 丶 一 ㇄“艹”横画稍短,两竖居中,稍向中斜。“亡”点画居中,横画宜长;竖折圆转自然。
同音字
拼音为máng的字 拼音为mang的字基础解释
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和田野间,叶子条形,秋天茎顶生穗,黄褐色,果实多毛。 2.某些禾本科植物(如大麦、小麦)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 3.(Máng)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同本义
芒,草耑也。——《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
种之芒种。——《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
芒之为言萌也。——《白虎通·五行》
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潘岳《射雉赋》
又如:芒茅(茅草的一种);芒履(芒屣,芒屦,芒鞋);芒鞋(用芒茎外皮编成的鞋。亦泛指草鞋);芒刺(草木茎叶和果谷上的小刺。比喻使人极度不安的感觉);芒角(植物的尖叶)
一种多年生大草本植物 ,秋天开花,黄褐色。
如:芒草(又名莽草。形状像石楠而叶稀,有毒)
光芒
扬芒熛而绛天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芒炎(星星的光芒);芒彩(光彩;光芒)
通“铓”。毫末;锋刃
芒刀不顿。——《汉书·贾谊传》
莫不衄锐挫芒。——左思《吴都赋》
又如:芒锷(锋芒。比喻人的锐气);芒刃(刀剑锐利处。俗称刀尖、刀口)
广大;众多
芒芒其稼。——束晳《补亡诗·华黍》
又如:芒芒(通茫茫。广大辽远的样子;形容众多);芒洋(也作茫洋。浩翰无边际的样子);芒荒(大荒。辽阔的荒野)
通“茫”。模糊不清
目芒然无见。——《庄子·盗跖》
又如:芒昧(混沌不明的样子);芒芠(混沌的样子);芒然(茫然);芒然自失(茫然自失)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芒芒-汉语大词典芒芒1.广大辽阔貌。
●《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晋陆云《荣启期赞》:“芒芒至道,天启德心。”
●清顾炎武《山海关》诗:“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
2.悠远貌;久长貌。
●《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杜预注:“芒芒,远貌。”
●三国魏嵇康《太师箴》:“故君道因然,必托贤明。芒芒在昔,罔或不宁。”
●宋陆游《寓怀》诗:“芒芒百年梦,底物堪控抟?”
3.迷茫;模糊不清。芒,通“茫”。
●《文子·上仁》:“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
●汉武帝《悼李夫人赋》:“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七:“世有此聋瞆,芒芒将焉如?”
●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芒芒,独旁搜而远绍。”一本作“茫茫”。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学家康德文学说》:“假使诸感长此扰杂,而吾智慧不能整理而联接之,则吾一生芒芒如梦。”
4.繁杂貌;众多貌。
●晋潘岳《西征赋》:“鷩雉雊于台陂,狐兔窟于殿傍。何黍苗之离离,而余思之芒芒。”
●《文选·束晰<补亡诗>》:“芒芒其稼,参参其穑。”
李善注:“芒芒,多貌。”
●《魏书·术艺传·徐謇》:“朕览万机,长钟革运,思芒芒而无怠,身忽忽以兴劳。”
●元刘埙《隐居通议·古赋一》:“郊原苍莽,亭驿纷披,盖今之麦熟禾秀,芒芒布野,昔之霜露荆棘而伤心者也。”
5.匆忙貌。芒,通“忙”。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焦循正义:“《方言》:‘茫,遽也。’急遽所以致罢倦。”
●清钱谦益《玉川子歌》:“君今江头老布衣,胡为乎芒芒奔波亦为此。”
【芒芒】㊀廣大貌。詩 商頌 長發:“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國是疆。”㊁遠貌。左傳 襄四年:“芒芒 禹迹,畫爲九州。”㊂多貌,盛貌。文選 晉 束廣微(晳)補亡詩之三:“芒芒其稼,參參其穡。”㊃疲倦貌。孟子 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注:“芒芒,罷倦之貌。”㊄懵懵,渺茫。文選 晉 陸士衡(機)歎逝賦:“咨余今之方殆,何視天之芒芒?”注:“芒芒,猶夢夢也。”五臣本作“茫茫”。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áng
1、[光芒]guāng máng
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万丈。~四射。
2、[锋芒]fēng máng
也作锋铓。刀 剑的尖端。常用来比喻斗争的矛头。也比喻显露出来的锐气和才干:~所向。初露~。
3、[麦芒]mài máng
麦穗上的芒。
4、[芒针]máng zhēn
亦作“芒针”。即针。针身纤细而长,形如麦芒,故称。
5、[初露锋芒]chū lù fēng máng
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
6、[芒果]máng guǒ
同“杧果”。
7、[芒种]máng zhòng
节气名。在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中国中部地区农业上多忙于夏收夏种。
8、[芒硝]máng xiāo
无机化合物,是含有10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钠(Na2SO4·10H2O)。白色或无色,是化学工业、玻璃工业、造纸工业的原料,医药上用作泻药。也作硭硝。
9、[芒鞋]máng xié
亦作“芒鞵”。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10、[芒草]máng cǎo
芒
11、[句芒]gōu máng
古代传说中的主木之官。又为木神名。《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 大皥,其神 句芒。”郑玄 注:“句芒,少皥氏 之子曰 重,为木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木正曰 句芒。”唐 张碧《游春引》:“句芒 爱弄春风权,开萌发翠无党偏。”清 姚燮《岁暮》诗:“救荒莫补书生策,默祷 句芒 验土龙。”
12、[寒芒]hán máng
1.使人感到清冷的光芒。常用以指星光月光等。 2.使人胆寒的刀光。 3.喻指树木的嫩芽。
13、[剑芒]jiàn máng
见“剑鋩”。
14、[笆芒]bā máng
即芭茅。参见“笆茅”。
15、[星芒]xīng máng
1.星的光芒。 2.指彗星出现。
16、[毫芒]háo máng
1.毫毛的细尖。《韩非子·喻老》:“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离朱 覿毫芒於百步。”唐 裴铏《传奇·裴航》:“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辉室,可鉴毫芒。”宋 司马光《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天长不息兮,地大无疆;人寓其中兮,细於毫芒。” 2.比喻极细微。汉 班固《答宾戏》:“独攄意乎宇宙之外,鋭思於毫芒之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宋 苏轼《孙武论下》:“举百倍之势,而立毫芒之功。”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这才可以剖析毫芒地渐渐渐渐地认出‘自己’的真面目呀。”
17、[芒粟]máng sù
1.穬麦的别名。 2.指皮肤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俗称鸡皮疙瘩。
18、[芒焰]máng yàn
1.见“芒焰”。 2.亦作“芒炎”。亦作“芒燄”。指星的光芒。《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元延 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唐 司空图《<绝麟集>述》:“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星变奇验》:“﹝ 咸丰 ﹞十一年五月,彗星復出西北,长数十丈……余见其芒燄熊熊,几及帝座一星。”
19、[输芒]shū máng
传说蟹于八月稻熟时,腹中有一稻芒,献于海神。事本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蟹,八月腹中有芒,芒真稻芒也,长寸许,向东输与海神,未输不可食。”宋 王十朋《会稽风俗赋》:“输芒之蟹,孕珠之蠃。”
20、[芒芒]máng máng
1.广大辽阔貌。《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 敷下土方。”晋 陆云《荣启期赞》:“芒芒至道,天启德心。”清 顾炎武《山海关》诗:“芒芒 碣石 东,此关自天作。” 2.悠远貌;久长貌。《左传·襄公四年》:“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杜预 注:“芒芒,远貌。”三国 魏 嵇康《太师箴》:“故君道因然,必托贤明。芒芒在昔,罔或不寧。”宋 陆游《寓怀》诗:“芒芒百年梦,底物堪控摶?” 3.迷茫;模糊不清。芒,通“茫”。《文子·上仁》:“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汉武帝《悼李夫人赋》:“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五七:“世有此聋瞶,芒芒将焉如?”唐 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芒芒,独旁搜而远绍。”一本作“茫茫”。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学家康德文学说》:“假使诸感长此扰杂,而吾智慧不能整理而联接之,则吾一生芒芒如梦。” 4.繁杂貌;众多貌。晋 潘岳《西征赋》:“鷩雉雊于臺陂,狐兔窟于殿傍。何黍苗之离离,而余思之芒芒。”《文选·束晳<补亡诗>》:“芒芒其稼,参参其穡。”李善 注:“芒芒,多貌。”《魏书·术艺传·徐謇》:“朕览万机,长钟革运,思芒芒而无怠,身忽忽以兴劳。”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郊原苍莽,亭驛纷披,盖今之麦熟禾秀,芒芒布野,昔之霜露荆棘而伤心者也。” 5.匆忙貌。芒,通“忙”。《孟子·公孙丑上》:“宋 人有閔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焦循 正义:“《方言》:‘茫,遽也。’急遽所以致罢倦。”清 钱谦益《玉川子歌》:“君今江头老布衣,胡为乎芒芒奔波亦为此。”
21、[禽芒]qín máng
见“禽荒”。
22、[森芒]sēn máng
枝叶繁密貌。
23、[耀芒]yào máng
光芒照射;光芒。
24、[眇芒]miǎo máng
见“渺茫”。
25、[春芒]chūn máng
春草。
26、[芒角]máng jiǎo
1.指植物的尖叶。 2.指星辰的光芒。 3.笔锋。 4.棱角。指人的锋芒或锐气。 5.犹端倪。
27、[芒背]máng bèi
见“芒刺在背”。
28、[芒彩]máng cǎi
光彩;光芒。
29、[芒然]máng rán
见“茫然”。
30、[芴芒]wù máng
恍惚。形容不可辨认或不可捉摸。语出《庄子·至乐》:“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鹖冠子·世兵》:“浑沌错纷,其状若一,交解形状,孰知其则,芴芒无貌,唯圣人而后决其意。”
31、[汪芒]wāng máng
古国名。
32、[芒屦]máng jù
芒鞋。宋 苏轼《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次韵》:“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明 王守仁《龙潭夜坐》诗:“草露不辞芒屨溼,松风偏与葛衣轻。”清 吴伟业《赠同年嘉定王进士》诗之二:“彊饭却扶芒屨健,高歌脱帽酒杯狂。”参见“芒鞋”。
33、[迷芒]mí máng
见“迷茫”。
34、[芒乎]máng hū
见“茫乎”。
35、[北芒]běi máng
见“北邙”。
36、[微芒]wēi máng
1.微弱的光芒。 2.见“微茫”。
37、[芒屣]máng xǐ
即芒鞋。
38、[芒鍼]máng zhēn
亦作“芒针”。即针。针身纤细而长,形如麦芒,故称。《列子·汤问》:“詹何 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於百仞之渊。”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夫 班 狄 不能削瓦石为芒鍼,欧冶 不能铸铅锡为干将。”
39、[垂芒]chuí máng
1.伸出芒刺。 2.焕发光芒。
40、[芒芠]máng wén
混沌貌。芒,通“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