芑
拼音
qǐ笔顺
一 丨 丨 𠃍 一 乚同音字
拼音为qǐ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1.粱、黍一类的农作物。 2.芑菜,类似苦菜的一种草本植物。详细解释
一种良种谷子,白芑 。也叫白粱粟
芑,白苗。——《尔雅》
芑,白苗嘉谷也。——《说文》
维糜维芑。——《诗·大雅·生民》
有机化合物环己间二烯的简称 。分子式 C 6 H 8
野菜之一种,味苦。
通“杞”。木名,枸杞
其下多荆芑。——《山海经·东山经》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芑-中華語文大辭典芑芑ㄑ丨ˇqǐ1.古書上指一種粟。2.植物名。即山萵苣。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葉呈披針形或橢圓形,表面綠色,背面有白粉,莖直立,開黃色花。可供食用,也可用來飼養牲畜。
芑-辞源3【芑】7画 4471·7 qǐ ㄑㄧˇ 墟里切,上,止韻,溪。之部。㊀穀類植物名。指白苗的粱和粟。詩 大雅 生民:“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麇維芑。”爾雅 釋草:“芑,白苗。”注:“今之白粱粟,皆好穀。”㊁野菜名。同“䔇”。詩 小雅 采芑:“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上:“芑菜,似苦菜也,莖青白色,摘其葉,白汁出,肥可生食,亦可蒸爲茹。”㊂木名。山海經 東山經:“(東始之山)上多蒼玉,有木焉,其狀如楊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實,其名曰芑,可以服馬。”注:“以汁塗之,則馬調良。”㊃通“杞”。山海經 東山經:“(餘峩之山)其上多梓柟,其下多荆芑。”南山經 虖勺之山作“荆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ǐ
1、[丰芑]fēng qǐ
1.《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 有芑,武王 岂不仕;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 烝哉。”孔颖达 疏:“丰水 是无情之物,犹以润泽而生菜为己事,况 武王 岂不以功业为事乎。言实以功业为事,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后以“丰芑”指《诗·大雅·文王有声》。宋 魏了翁《安少保果州生祠记》:“周 自 文、武、成、康 以来,《棫模》、《丰芑》、《嵩高》、《烝民》歌咏得人,本非一世之积。” 2.指帝王慎选储君,教育子孙。用《诗·大雅·文王有声》典故。《宋史·乐志十四》:“丰 芑貽谋,建尔元子。”清 顾汧《玉牒赋》:“追 丰 芑而踵武,与 有邰 而共轂。” 3.指帝王推衍教育子孙之泽于国人,广设学校,为国储才。宋 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慨祖宗之立法,广学校以储材;非惟衍 丰 芑以貽后人,盖亦隆 汉 都而尊上国。”元 柳贯《处州路新修庙学碑铭》:“将令千里之民,均霑 丰 芑之泽,仁渐义渍,貽训远矣。”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圣天子迺犹念倾 丰 芑,网罗草泽,特选尔诸士,登诸词苑。” 4.指一般人对子孙的教育培养。元 吴莱《遣儿谔初就学》诗:“丰 芑务貽谋,宋 苗寧揠长。”明 章懋《芙蓉书屋》诗:“回视昔年读书处,溪上芙蓉即 丰 芑;貽谋万卷书传香,更有凤毛为世瑞。” 5.借指国家奠基之地。明太祖 建都于 南京,成祖 北迁,仍建为 留都。明 代诗文时以“丰芑”指 南京。明 杨涟《与熊操江书》:“丰 芑重地,鼎藉纪纲。眼明力定,识远机沉,中间葆护正人,肃清邪崇(祟),绥靖地方,留都 宫殿山川,另是一番清明气色,固已社稷实式凭之。”清 黄宗羲《陈定生先生墓志铭》:“会 眉生 保举入 京,劾 杨武陵,并及 大鋮 妄画条陈,鼓煽 丰 芑,大鋮 始阻丧,先生与 次尾 因草,留都 防乱揭。”
2、[枸芑]gǒu qǐ
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