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
拼音
jié d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é的字 拼音为dù的字 拼音为jie的字 拼音为du的字基础解释
1.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至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即节度使。 2.管辖,管理。 3.南唐为奉化军节度。(军,区划名称。)--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节制调度;部署。 5.规则;分寸。详细解释
节序度数。指历象上据以推算天体运行、季节变化的度数。
《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繫於斗。”
规则;法则。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日月之行,有常节度,肯为徙市故,离毕之阴乎?”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九:“﹝ 东坡 ﹞在 黄州 自作蜜酒, 惠州 自作桂酒,皆一试而止,盖出於一时之戏剧,未必皆中节度耳。” 明 吴承恩 《<春秋列传>序》:“观之六代之乐,其规条节度岂不极盛也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灰焙之法必有节度,亦必有宜忌。”
犹节制,约束。
《汉书·循吏传·龚遂》:“功曹以为 王生 素耆酒,亡节度,不可使。”《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旧唐书·田绪传》:“初, 田悦 性俭嗇,衣服饮食,皆有节度,而 绪 等兄弟,心常不足。”
调度;指挥。
《后汉书·刘虞传》:“初,詔令 公孙瓚 讨 乌桓 ,受 虞 节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潮汐去还,谁所节度?” 宋 李纲 《上道宗太上皇帝封事》:“遣大臣……尽统诸将,听其节度,推轂授师,不从中制,使兵势不分。”《清史稿·礼志九》:“中建黄纛为中军,两翼斜行建红、白二纛为表,两翼末国语曰乌图哩,各建蓝纛为表,皆受中军节度。”
见“ 节度使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节度-辞源3同:節度
节度-汉语大词典节度1.节序度数。指历象上据以推算天体运行、季节变化的度数。
●《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2.规则;法则。
●汉王充《论衡·明雩》:“日月之行,有常节度,肯为徙市故,离毕之阴乎?”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九:“﹝东坡﹞在黄州自作蜜酒,惠州自作桂酒,皆一试而止,盖出于一时之戏剧,未必皆中节度耳。”
●明吴承恩《<春秋列传>序》:“观之六代之乐,其规条节度岂不极盛也哉!”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灰焙之法必有节度,亦必有宜忌。”
3.犹节制,约束。
●《汉书·循吏传·龚遂》:“功曹以为王生素耆酒,亡节度,不可使。”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
●《旧唐书·田绪传》:“初,田悦性俭啬,衣服饮食,皆有节度,而绪等兄弟,心常不足。”
4.调度;指挥。
●《后汉书·刘虞传》:“初,诏令公孙瓒讨乌桓,受虞节度。”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潮汐去还,谁所节度?”
●宋李纲《上道宗太上皇帝封事》:“遣大臣……尽统诸将,听其节度,推毂授师,不从中制,使兵势不分。”
●《清史稿·礼志九》:“中建黄纛为中军,两翼斜行建红、白二纛为表,两翼末国语曰乌图哩,各建蓝纛为表,皆受中军节度。”
5.见“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