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司马
拼音
xíng jūn sī mǎ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íng的字 拼音为jūn的字 拼音为sī的字 拼音为mǎ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 拼音为jun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ma的字基础解释
职官名。始建于 三国 魏元帝 咸熙 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 唐 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唐 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唐 韩愈《河南府同官记》:“我公去府为 长水 尉,其后由膳部郎中为 荆南 节度行军司马,遂为节度使。”《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蒐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昭(司马昭)自将大军从帝幸 长安,以诸王公皆在 鄴,乃以 山涛 为行军司马。”胡三省 注:“行军司马之号始此。”清 李渔《慎鸾交·却媒》:“今授汝翰林学士,兼领行军司马之职,率领精兵一万,铁骑三千,视贼所向,立行驱勦。”亦省称“行军”。唐 杜甫《徐九少尹见过》诗:“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朱鹤龄 注:“天下兵马元帅府,有行军长史、行军司马。今题云‘少尹’,而诗云‘行军’,徐 当是 成都 尹兼节制兵马,以时乱,故少尹兼称行军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详细解释
职官名。始建于 三国 魏元帝 咸熙 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 唐 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
唐 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我公去府为 长水 尉,其后由膳部郎中为 荆南 节度行军司马,遂为节度使。”《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蒐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 昭 ( 司马昭 )自将大军从帝幸 长安 ,以诸王公皆在 鄴 ,乃以 山涛 为行军司马。” 胡三省 注:“行军司马之号始此。”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今授汝翰林学士,兼领行军司马之职,率领精兵一万,铁骑三千,视贼所向,立行驱勦。”亦省称“ 行军 ”。 唐 杜甫 《徐九少尹见过》诗:“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 朱鹤龄 注:“天下兵马元帅府,有行军长史、行军司马。今题云‘少尹’,而诗云‘行军’, 徐 当是 成都 尹兼节制兵马,以时乱,故少尹兼称行军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行军司马-辞源3同:行軍司馬
行军司马-汉语大词典行军司马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
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唐韩愈《河南府同官记》:“我公去府为长水尉,其后由膳部郎中为荆南节度行军司马,遂为节度使。”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搜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
●《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昭(司马昭)自将大军从帝幸长安,以诸王公皆在邺,乃以山涛为行军司马。”
胡三省注:“行军司马之号始此。”
●清李渔《慎鸾交·却媒》:“今授汝翰林学士,兼领行军司马之职,率领精兵一万,铁骑三千,视贼所向,立行驱剿。”亦省称“行军”。
●唐杜甫《徐九少尹见过》诗:“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
朱鹤龄注:“天下兵马元帅府,有行军长史、行军司马。今题云‘少尹’,而诗云‘行军’,徐当是成都尹兼节制兵马,以时乱,故少尹兼称行军也。”
参阅《通典·职官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