艣
拼音
lǔ笔顺
丿 丿 𠃌 丶 一 丶 丨 一 ㇇ 丿 一 乚 丨 𠃍 一 丨 一 𠃌 丿同音字
拼音为lǔ的字 拼音为lu的字基础解释
1.亦作“艪”。一種比槳大的划船工具。宋辛棄疾《南鄉子》詞:“欹枕艣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 2.指船。《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貽書》:“那揚州隋時謂之江都,是江淮要衝,南北襟喉之地,往來檣艣如麻。”清顧炎武《赴東》詩之五:“柔艣下流澌,輕車度危棧。”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艣-中華語文大辭典艣橹ㄌㄨˇlǔ〈書〉一種比槳大的划船工具。[例]欹枕~聲邊(宋‧辛棄疾〈南鄉子‧欹枕艣聲邊〉詞)。
艣-中華大字典1、艣讀音:籠五切,音魯,麌韻。釋文:所以進船。見《玉篇》。
2、櫓讀音:籠五切,音魯,麌韻。釋文:
❶大盾也。見《說文》。《段注》:釋名曰。盾大而平者曰吳魁。隆者曰須盾。
〔按吳須皆與~聲近。~或假杵爲之。尙書流血漂杵是也。又或假鹵爲之。始皇本紀、天子出行鹵簿。鹵、大楯也〕。
❷大戟也。《家語儒行》:禮義以爲干~。
❸城上守禦望樓也。見《玉篇》。
〔按文選上林賦、泰山爲~。郭注義同〕。
❹露也。露上無屋覆也。見《釋名釋宮室》。
❺同艣。進船具。《釋名釋船》:在旁曰~。~、箥也。用箥力然後舟行也。
❻戰陣高巢車亦爲~。《太公六韜》:陷堅陣。敗强敵。武翼大~。提翼小~。
❼~罟子。果名。《桂海虞衡志》:大如椀。數十房攢聚成毬。食之微甘。
3、艪釋文:同艣。見《字彙》。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ǔ
1、[鸣艣]míng lǔ
见“鸣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