膊
拼音
bó笔顺
丿 𠃌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一 丨 丶 一 亅 丶“月”窄长,横画间距均匀。“甫”横画平行,竖画居中;“寸”横画宜长,竖钩偏右,端正,点画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bó的字 拼音为bo的字基础解释
上肢近肩的部分。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肉,尃( fū)声。本义:肩臂) 同本义 。
如:膊子(膀子,胳膊);赤膊
另见 b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膊膊-辞源3【膊膊】㊀大塊。鶡冠子 度萬:“所謂地者,非是膊膊之土之謂地也,……所謂地者,言其均物而不可亂也。”宋 陸佃 注:“膊,形埒也。”㊁象聲詞。宋 陸游 劍南詩稾二十 反感憤:“膊膊庭樹雞初鳴,嗈嗈天衢雁南征。”
膊膊-汉语大词典膊膊1.形状成块。
●《鹖冠子·度万》:“所谓天者,非是苍苍之气之谓天也;所谓地者,非是膊膊之土之谓地也。”
2.象声词。
●宋陆游《反感愤》诗:“膊膊庭树鸡初鸣,嗈嗈王衢雁南征。”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ó
1、[胳膊]gē bo
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2、[赤膊]chì bó
1.赤裸着胳膊,也指光着上身:~上阵。男人们赤着膊在地里锄草。 2.光着的上身。
3、[臂膊]bì bó
胳膊。
4、[披膊]pī bó
古时作战所穿的甲冑,用以保护肩膊的部分称“披膊”。
5、[掩膊]yǎn bó
即披膊。古时铠甲遮护臂膊的部分。参阅 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卷十三。
6、[褡膊]dā bó
一种长方形的布袋,中间开口,两端可盛钱物,系在衣外作腰巾,亦可肩负或手提。
7、[膊子]bó zǐ
膀子,胳膊。
8、[卸膊]xiè bó
按字面解释,将膊头的东西卸下来,不再扛着,表示不干了,不负责任。很多广州话字典中,卸膊的解释是“撂挑子”,而撂挑子在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放下挑子。比喻丢下应担负的工作,甩手不干。
9、[攀膊]pān bó
所谓“攀膊”,乃是市民为便于操作而发明的通用工具。
10、[屠膊]tú bó
语本《左传·成公二年》:“杀而膊诸城上。”孔颖达 疏:“膊谓去衣磔之。”后以“屠膊”谓残杀肢解。清 吴伟业《哭志愆》诗:“孤城遂摧陷,狂刀乃屠膊。”
11、[肩膊]jiān bó
1.肩膀,人颈下臂上的部分。清 唐甄《潜书·明鉴》:“陕 民之謡有之曰:挨肩膊,等 闯王;闯王 来,三年不上粮。”鲁迅《彷徨·示众》:“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 2.比喻能够担当的责任。洪深《鸡鸣早看天》第二幕:“你放心好啦,李先生 是有肩膊的人,我明天和他说,一定负责到底。”
12、[肐膊]gē bó
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13、[腷膊]bì bó
象声词。
14、[脱膊]tuō bó
方言。犹赤膊。
15、[小膊]xiǎo bó
即前臂。
16、[膊脯]bó fǔ
干肉。
17、[胸膊]xiōng bó
泛指人的胸部或动物前肢和躯干相连的部分。
18、[袒膊]tǎn bó
袒露肩胛。
19、[努膊]nǔ bó
犹努臂。
20、[膊鱼]bó yú
曝干的鱼。
21、[肘膊]zhǒu bó
胳膊。比喻助手。
22、[襻膊儿]pàn bó ér
指 宋 代专门从事出卖或修理襻膊的手艺人。
23、[合伯膊]hé bó bó
古地名。即 合赙。
24、[胶胶膊膊]jiāo jiāo bó bó
象声词。鸡鸣声。
25、[耸膊成山]sǒng bó chéng shān
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26、[挺膊子话]tǐng bó zǐ huà
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