胧
拼音
lóng笔顺
丿 𠃌 一 一 一 丿 乚 丿 丶“月”窄长,横画平行均匀。“龙”横短,竖弯钩圆转自然,弯底宜平,短撇和上点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lóng的字 拼音为long的字基础解释
见 〔朦胧〕详细解释
(形声。从月,龙声。朦胧:月色不明的样子。引申为“模糊不清”) 同本义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温庭筠《菩萨蛮》
又如:胧月(微明的月亮);胧明(微明);胧胧(微明的样子)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胧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朧朧
胧胧-辞源3同:朧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óng
1、[朦胧]méng lóng
1.月光不明。 2.不清楚;模糊:暮色~。烟雾~。
2、[月色朦胧]yuè sè méng lóng
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月”字部,主要指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朦胧的月色不清楚,不清晰。
3、[蒙胧]méng lóng
1.月光不明貌;模糊不清貌。 2.濛朧:模糊不清貌。
4、[朣胧]tóng lóng
1.月初出貌;微明貌。 2.昏暗不清貌。 3.象声词。
5、[通胧]tōng lóng
见“通曨”。
6、[胧明]lóng míng
微明。
7、[朎胧]líng lóng
1.月光。 2.引申为光亮。
8、[胧胧]lóng lóng
1.微明貌。 2.昏暗貌。
9、[胧光]lóng guāng
犹白光。
10、[曈胧]tóng lóng
见“曈曨”。
11、[胧胴]lóng dòng
1.微明貌。 2.象声词。
12、[胴胧]dòng lóng
1.月初出貌;微明貌。《文选·潘岳<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李善 注引《埤苍》:“朣朧,欲明也。”唐 沉佺期《关山月》诗:“汉 月生 辽 海,朣朧出半暉。”金 李纯甫《雪后》诗:“恍如堕我银沙界,清光縞夜寒朣朧。” 2.昏暗不清貌。唐 刘得仁《宿普济寺》诗:“待鸣晓鐘后,万井復朣朧。”明 梅鼎祚《玉合记·逢世》:“大罗天蕊榜朣朧,奏芳名禁籍通。” 3.象声词。三国 魏 左延年《秦女休行》:“刀未下,朣朧击鼓赦书下。”
13、[胧肿]lóng zhǒng
犹臃肿。行动不灵活的样子。
14、[胧朣]lóng tóng
1.微明貌。 2.象声词。
15、[濛胧]méng lóng
模糊不清貌。唐 王昌龄《斋心》诗:“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朧。”
16、[胧月夜]lóng yuè yè
木叶流剑术之一,重伤月光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