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之不武
拼音
shèng zhī bù w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èng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wǔ的字 拼音为sheng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w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胜:胜利(跟“负、败”相对)。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领属关系
不:副词。表否定。
武:指使用武力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词典解释
胜之不武-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勝之不武
胜之不武-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勝之不武
出处
引证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林邑献火珠,有司以其表辞不顺,请讨之,上曰:“好战者亡,如隋炀帝、颉利可汗,皆耳目所亲见也。小国胜之不武,况未可必乎!语言之间,何足介意!”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太宗诏右武卫将军蔺暮发江淮甲卒将讨之,魏征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
故事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林邑献火珠,有司以其表辞不顺,请讨之,上曰:“好战者亡,如隋炀帝、颉利可汗,皆耳目所亲见也。小国胜之不武,况未可必乎!语言之间,何足介意!”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太宗诏右武卫将军蔺暮发江淮甲卒将讨之,魏征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