胏
拼音
fèi笔顺
丿 𠃌 一 一 丿 ㇉ 丨 丿同音字
拼音为zǐ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肺”。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胏-康熙字典胏
【未集下】【肉字部】 胏
★【集韻】【韻會】壯仕切【正韻】祖似切,𠀤音滓。【說文】食所遺也。【玉篇】脯有骨也。【易·噬嗑】噬乾胏。【疏】乾胏,是臠肉之乾者。【博雅】胏,脯也。【郭璞·江賦】赬蟞胏躍而吐璣。【註】赬蟞之魚,其狀如胏。
★又【五音集韻】側氏切,音㧗。義同。 【集韻】或作𦞤𦙰。
1、胏讀音:壯仕切,音滓,側氏切,音㧗,紙韻。〔舊書作胏〕。釋文:
❶悃或字。《說文》:悃。所遺食也。从肉。仕聲。易曰。噬乾悃。揚雄說。悃从觕。
〔按今易噬嗑亦作噬乾~。馬融陸績皆曰肉有骨謂之~。蓋食肉者必遺其骨。故曰食所遺〕。
❷簀也。《易噬嗑釋文》引《鄭注》:~。簀也。〔蓋謂~爲笫之假借。故訓簀〕。
2、肺讀音:芳廢切,音㤄,隊韻。釋文:
❶金藏也。見《說文》。《段注》:按各本不完。當云火藏也。博士以爲金藏。玄應書兩引說文。~、火藏也。其所據當是完本。但未引一曰金藏耳。
〔按素問六節藏象論。~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爲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又痿論。~者、藏之長也。爲心之蓋也。史記倉公傳。正義。~、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魂魄。正字通。~附脊第三椎。配胷中。與大腸相表裏。今生理學者稱~左二葉。右三葉。左大而短。右小而長。心居其閒。其色閒紅白。爲囊狀。海緜質。且富彈力。故能爲呼吸之官〕。
❷勃也。言其氣勃鬱也。見《釋名釋形體》。
❸費也。見《廣雅釋親》。《疏證》:白虎通義云。~之爲言費也。
❹~石。赤石也。《周禮大司寇》:以~石達窮民。
❺通杮。《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腑。《索隱》:~音杮。腑音附。杮、木札也。附、木皮也。以喩人主疎末之親。如木札出於木。樹皮附於樹也。
❻本作胇。《詩桑柔》:自有~腸。《釋文》:本又作胇。
3、肺讀音:普蓋切,音霈,泰韻。釋文:~~。茂貌。《詩東門之楊》:其葉~~。
4、糛釋文:同胏。見《集韻》。
5、瘺釋文:同胏。見《說文長箋》。
6、您讀音:壯仕切,音滓,紙韻。釋文:
❶食也。見《集韻》。
❷肉~。《齊民要術》:有作~肉法。
7、您釋文:古囟字。見《五音集韻》。
8、悃讀音:壯仕切,音滓,紙韻。釋文:食所遺也。易曰。噬乾~。揚雄說。~从觕。見《說文》。
9、墵釋文:同胏。見《字彙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èi
1、[胏石]fèi shí
同“肺石”。《后汉书·寇荣传》:“臣思入国门,坐於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三:“胏石少不寃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清 陈鹏年《江干》诗:“迢遥胏石呼难彻,寂寞丹心泪已乾。”
2、[胏肝]fèi gān
同“肺肝”。唐 元稹《谢赐设状》:“既充肤草,誓竭胏肝,窃位素飡,实非诚愿。”宋 苏洵《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诗:“长安 逢 傅侯,愿得説胏肝。”
3、[胏附]fèi fù
同“肺附”。《汉书·卫青传》:“青 幸得以胏附待罪行间。”颜师古 注:“胏附,谓亲戚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作“肺腑”。
4、[胏腑]fèi fǔ
1.同“肺腑”。比喻帝王的亲戚。 2.比喻内心。
5、[凤胏麟脯]fèng fèi lín fǔ
凤凰和麒麟的肉。指珍贵的食品。
zǐ
1、[干胏]gān zǐ
带骨的干肉。
2、[乾胏]qián zǐ
带骨的干肉。《易·噬嗑》:“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陆德明 释文:“胏,马(马融)云:‘有骨谓之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