肓
拼音
huāng笔顺
丶 一 ㇄ 丨 𠃌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huāng的字 拼音为huang的字基础解释
古指人体内心脏下膈膜上的部位。详细解释
(形声。从肉,亡声。本义:心脏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中医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 同本义
肓,心下鬲上也。——《说文》
居肓之上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鬲也。按:心下膏,膏下肓,肓下鬲。”
又如:病入膏肓(古代医学称心尖的脂肪为膏。病极严重,难以医治)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肓-中華語文大辭典肓肓ㄏㄨㄤhuānɡ1.中醫學上指人體體腔內之各種系膜。如《黃帝素問靈樞經‧卷一‧九鍼十二原》:「肓之原出於脖胦。」就是指臍間肓膜。2.醫學上指人體心臟與橫膈膜之間藥力無法到達的部位。[例]病入膏~。3.★姓。
肓-汉语大词典肓huāng
ㄏㄨㄤ
〔《广韵》呼光切,平唐,晓。〕
古代中医指心脏与膈膜之间。
●《素问·腹中论》:“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
●《灵枢经·四时气》:“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
参见“膏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āng
1、[肓膏]huāng gāo
犹膏肓。
2、[起肓]qǐ huāng
谓治愈膏肓之疾。
3、[高肓]gāo huāng
膏肓。高,通“膏”。
4、[肓膜]huāng mó
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
5、[肓募]huāng mù
经外奇穴名。
6、[肓原穴]huāng yuán xué
肓指心下隔上部位,肓之原是脏腑的原穴之一:指气海穴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即肚脐,这里指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处。指关元穴。
7、[肓之原]huāng zhī yuán
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章九针十二原,是经脉肓的原穴的意思。
8、[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 意思是说疾病要是深入到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之上、膏(心尖脂肪)之下,那就任何药力都不能达到,因而也难于治好。后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肓(hu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