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
拼音
yì笔顺
𠃋 𠃋 ㇀ 丶 丿 一 丿 丶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勒死;吊死: ~杀。 自~。详细解释
(形声。从糸( mì),益声。从糸,与丝绳有关。本义:吊死)
同本义
缢,绞也。——《说文》。段注:“绞缢必两股辫为之。…缢死必两股为之,以其直悬也,故亦谓之经”
十四年春,孔达缢而死。——《左传·宣公十四年》
莫敖缢于荒谷。——《左传·桓公十三年》
自缢于庭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缢死(用绳索,布条等套绕颈上挂于高处气绝而死。也称吊死);缢鬼(吊死者的鬼魂)
用绳子勒颈绝气而死
缢而弑之。——《左传·昭公元年》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缢加别械。
又如:缢杀(勒人之颈使之死)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缢-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縊
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ì
1、[自缢]zì yì
上吊自杀。
2、[缢死]yì sǐ
俗称吊死。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的体重,使环绕颈项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压迫颈项部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死。
3、[缢裂]yì liè
指某种物体,从表面中部向物体内部凹陷,最后一分为二的过程。
4、[缢杀]yì shā
谓勒人之颈而使之死。《公羊传·僖公元年》:“夫人薨于 夷,则 齐 人曷为以归?桓公 召而縊杀之。”《后汉书·刘玄传》:“禄 使从兵与 更始 共牧马於郊下,因令縊杀之。”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 郑中丞 ﹞昨以忤旨,命内官縊杀。”巴金《卢骚与罗伯斯庇尔》:“革命跟着 罗伯斯庇尔 被缢杀了。”
5、[绞缢]jiǎo yì
绞刑。
6、[缢部]yì bù
缢部(鼓藻)isthmus 指角丝鼓藻属的体细胞中央的缢缩部位。
7、[缢号]yì hào
在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后世的皇帝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
8、[缢女]yì nǚ
蝶类的蛹。又名蚬。头赤身黑。幼虫常吐丝自悬,故名。见《尔雅·释虫》、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三。
9、[缢鬼]yì guǐ
谓吊死者的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