缏
拼音
biàn笔顺
𠃋 𠃋 ㇀ 丿 丨 一 丨 𠃍 一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biàn的字 拼音为bian的字基础解释
缏子,用麦秆等编成的辫状窄带子,可用来做草帽等。详细解释
〈动〉
缝
缏,缝缉其边曰缏。——《说文通训定声》
〈名〉
用麻、麦秸等编成的像辫子的物品 。
如:草帽缏
另见 pián
〈动〉
〈方〉∶用针缝合,或指把两条边对合缝起来
缏,缝衣也。——《玉篇》
另见 biàn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缏-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缏(緶)biàn
见130页〖草帽缏〗。另见998页pián。
缏(I)pian
ㄆ〡ㄢˊ
〔《广韵》房连切,平仙,并。〕
用针缝。
●《汉书·贾谊传》“緁以偏诸”
唐颜师古注:“谓以偏诸缏着之也。”
●唐王建《宫词》之四七:“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缏(II)bi?n
ㄅ〡ㄢˇ
义未详。
缏(III)pian
ㄆ〡ㄢˊ
义未详。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iàn
1、[草缏]cǎo biàn
亦称“草辫”。用麦秆之类编成的扁平的带子,为制草帽、提篮、扇子等草制品的材料。
2、[缌缏]sī biàn
用麻、麦秸、树皮纤维等制作的衣服。
3、[缏子]biàn zi
草帽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