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里藏针
拼音
mián lǐ cáng zhē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ián的字 拼音为lǐ的字 拼音为cáng的字 拼音为zhēn的字 拼音为mian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cang的字 拼音为zhen的字基础解释
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详细解释
- 【解释】: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 【出自】:元·石君宝《曲江柳》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按字解释
绵:泛指柔软、细腻的物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表面上的柔和或温和。
里:内部、里面,用来指事物或物体的内部或深层部分,这里用来表示“绵”的内部或深层中隐藏着某种东西。
藏:潜匿,隐藏。
针:用来比喻尖锐、坚硬或具有伤害性的特质或事物。
词典解释
绵里藏针-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綿裡藏針
绵里藏针-典故小词典也作“绵里针”。丝绵里藏着针。比喻外貌虽和善,内心却尖刻。也比喻柔中有刚。
〔出典〕元代石君宝《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 绵里针剔髓挑筋。”
〔用例一〕《红楼梦》中的“凤辣子”王熙凤, 人前常带三分笑, 张口甜言蜜语,但实际上她是个工于心计、绵里藏针的毒女人。
〔用例二〕俗话说:“ 莫信直中直, 须防仁不仁。”那些笑面虎往往绵里藏针, 一不小心你就会中计受害。
出处
元·石君宝《曲江柳》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引证
清-西周生-十五回-《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险过远水与遥岑。何事腹中方寸地,把刀戟,摆森森。
清-钱德苍--《缀白裘·初集三·一捧雪搜杯》:针藏绵里笑中刀,末世人情难料!
清-曾国藩--《(清)曾国藩全集·家书·329·谕纪泽》:(李少基等云)尔钩联顿挫,纯用孙过庭草法,而间架纯用赵法,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动合自然等语。
明末清初-李渔-二 208-《无声戏》:我没奈何只得把几句绵里藏针的话,一来讥讽他们,二来暗藏自己的心事。
清-佚名-七 84-《画图缘》:柳青云虽然年少,却为人少年老成,听见花天荷说出无妻,便留心要将姐姐嫁他。故说话牵枝带叶,绵里藏针。
明-万时华-卷八-《诗经偶笺》:读者须于意中探取其痛心刻骨之情,又于言下领会其绵里藏针之妙。
当代-刘醒龙--《分享艰难》:两人绵里藏针地斗了一阵嘴,赵卫东一直不肯让步。
故事
清-西周生-十五回-《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险过远水与遥岑。何事腹中方寸地,把刀戟,摆森森。
清-钱德苍--《缀白裘·初集三·一捧雪搜杯》:针藏绵里笑中刀,末世人情难料!
清-曾国藩--《(清)曾国藩全集·家书·329·谕纪泽》:(李少基等云)尔钩联顿挫,纯用孙过庭草法,而间架纯用赵法,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动合自然等语。
明末清初-李渔-二 208-《无声戏》:我没奈何只得把几句绵里藏针的话,一来讥讽他们,二来暗藏自己的心事。
清-佚名-七 84-《画图缘》:柳青云虽然年少,却为人少年老成,听见花天荷说出无妻,便留心要将姐姐嫁他。故说话牵枝带叶,绵里藏针。
明-万时华-卷八-《诗经偶笺》:读者须于意中探取其痛心刻骨之情,又于言下领会其绵里藏针之妙。
当代-刘醒龙--《分享艰难》:两人绵里藏针地斗了一阵嘴,赵卫东一直不肯让步。
造句
mián lǐ cáng zhēn
1、他说话总是含而不露,绵里藏针。
2、他的话绵里藏针,我不由得暗暗心惊。
3、他绵里藏针,与他相处一定要小心谨慎。
接龙
针锋相对 对簿公堂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诺诺连声 声势浩大 大禹治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mián lǐ cáng zhēn
1、[刚柔相济]gāng róu xiāng jì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2、[笑里藏刀]xiào lǐ cáng dāo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3、[口蜜腹剑]kǒu mì fù jiàn
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4、[外圆内方]wài yuán nèi fāng
圆:圆通;方:方正。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5、[不露锋芒]bù lù fēng máng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反义词
mián lǐ cáng zhēn
1、[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
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2、[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3、[心慈面软]xīn cí miàn ruǎn
形容为人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