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天通
拼音
jué dì tiān tō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ué的字 拼音为dì的字 拼音为tiān的字 拼音为tōng的字 拼音为jue的字 拼音为di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基础解释
《书·吕刑》:“乃命 重 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孔 传:“重 即 羲,黎 即 和。尧 命 羲 和 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絶地天通。言天神无有降地,地祇不至於天,明不相干。”意谓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纲纪秩序。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平帝》:“古之圣人,絶地天通以立经世之大法,而后儒称天称鬼以疑天下。”清 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则絶地天通,非歟?”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绝地天通-汉语大词典绝地天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传:“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言天神无有降地,地祇不至于天,明不相干。”意谓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纲纪秩序。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平帝》:“古之圣人,绝地天通以立经世之大法,而后儒称天称鬼以疑天下。”
●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则绝地天通,非欤?”
绝地天通
谓隔绝天与地之通路。《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此为绝地天通神话最初见诸载籍者。《国语·楚语下》:“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此当为历史化记叙,非神话本来面貌。《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上”原作“山”,从《藏经》本改),名曰嘘(噎)。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乃绝地天通神话之本貌。“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郭璞注:“献、邛义未详也。”《国语·楚语下》“重寔上天、黎寔下地”韦昭注云:“言重能举上天,黎能抑下地。”殆本此经“献”、“邛”为说;则“献”、“邛”或即“举”、“抑”之意。重举黎抑,天地远睽,正神话中“绝地天通”之形象描写。“献”有“举”义,易为人知;“邛”,意本作“印”。印,卜辞作,象以手抑人而使之跽,即训抑、训按,后假借为印信字,渐成专用词。后又造一“”字,以替原有之“印”字,谓之为“抑”,许慎云:“按也,从反印。”(见《说文》九上)其实抑、印古本一字。韦昭所见《山海经》,或即作“重献上天,黎印下地”。迨后几经书刻,一讹为“卬”,再讹为“邛”(更有作“卭”者),遂茫不可晓矣。至于黎下地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噎殆与《山海经·海内经》所记“生岁十有二”之“噎鸣”,同为时间之神。天地相去不远,处于混沌状态时,固无时间观念;天地睽隔远离,乃有时间观念产生,此时间之神之所由生也。是“绝地天通”神话,乃古来相传之又一开天辟地神话。《庄子·应帝王》所记之倏、忽凿浑沌,当是此一神话之寓言化。
出处
引证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平帝》:古之圣人,绝地天通以立经世之大法,而后儒称天称鬼以疑天下。
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则绝地天通,非欤?
故事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平帝》:古之圣人,绝地天通以立经世之大法,而后儒称天称鬼以疑天下。
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则绝地天通,非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