綸
拼音
lún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丿 ㇏ 一 丨 𠃌 一 丨 丨同音字
拼音为lún的字 拼音为lun的字基础解释
1.整理絲線。2.引申為經綸牽引。3.青絲絞合而成的帶。古代低級官吏用以繫印。4.粗絲線。多指釣絲。5.絲棉。6.指帝王的詔書旨意。7.通“倫”。倫理。8.地名。9.姓。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綸-中華語文大辭典綸纶1ㄌㄨㄣˊlún1.指某些合成纖維。[例]丙~∣錦~(尼龍)∣滌~∣腈~。2.〈書〉古代官員繫印的青絲帶。[例]身無半通青~之命(《後漢書‧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仲長統》)。3.〈書〉釣魚用的較粗絲線。[例]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南朝陳‧陰鏗〈江津送劉光祿不及詩〉)。4.姓。綸纶2ㄍㄨㄢɡuān參見【綸巾】。
綸-中華大字典1、綸讀音:龍春切,音倫,眞韻。盧昆切,音論,元韻。釋文:
❶糾靑絲綬也。見《說文》。《段注》:各本無糾字。糾、三合繩也。糾靑絲成綬是爲~。法言。五兩之~。李軌云。~、糾靑絲綬也。
❷倫也。作之有倫理也。見《釋名釋采帛》。
❸綱也。《易屯》:君子以經~。
〔疏〕:~、謂綱也。以織綜經緯。
❹繩也。《爾雅釋詁》:貉縮~也。
〔注〕:~者繩也。謂牽縛縮貉之。今俗言亦然。
❺釣繳也。《詩采綠》:之子于釣。言~之繩。
❻琴瑟絃也。《莊子齊物論》:而其子又以文之~。
❼麤於絲曰~。謂王言也。《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
〔按前代稱皇帝詔勅曰絲~。本此〕。
❽纏裹也。《易繫辭》:故能彌~天地之道。
❾絮也。《淮南齊俗》:~組節束。
〔按後漢章帝紀注云。~、似絮而細〕。
❿率也。《太玄玄吿》:故元鴻~天无。
⓫迹也。見《易繫辭釋文》引《荀注》。
⓬沒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紛~葳蕤。
⓭道也。見《廣雅釋詁》。
⓮知也。見《易繫辭釋文》引《京注》。
⓯草名。《爾雅釋草》:~似~。組似組東海有之。
〔疏〕:如宛轉繩。東海有草、采理似之。卽名~艸。
⓰地名。《左哀元年傳》: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
〔注〕:~虞邑。
⓱姓也。魏孫文懿臣~直。
2、綸讀音:姑頑切,音鰥,删韻。釋文:
❶靑絲綬也。見《集韻》。
❷~巾。巾名。《北堂書鈔》: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巾與卓。
〔按正字通云。~巾、巾名。世傳孔明軍中嘗服之。俗作罩〕。
3、罩讀音:姑還切,音關,删韻。釋文:通綸。《正字通》:綸巾、俗作~。楊升菴曰。~巾、世誤作綸。二說相反。姑竝存之。以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