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
拼音
wéi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丿 丨 丶 一 一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wéi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基础解释
见“维”。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維-中華語文大辭典維维ㄨㄟˊwéi1.繫(ㄒ丨ˋ xì)物的大繩子。後指法度或綱紀。[例]綱~|四~八德。2.連結;拴縛。[例]~繫。3.維持;保護。[例]~護∣~修。4.細長的東西。[例]纖〜。5.數學用語。幾何學及空間理論的基本概念。直線是一維的,平面是二維的,普通空間是三維的。在相對論中,所討論的時空是屬於四維空間。6.〈書〉助詞。用在句首或句中以補湊音節,調節語氣。也作「惟」、「唯」。[例]~南有箕,不可以簸揚(《詩經‧小雅‧大東》)∣時~九月,序屬三秋(唐‧王勃〈滕王閣序〉)。7.姓。
維-漢語大字典維
〔维〕
《説文》:“維,車蓋維也。从糸,隹聲。”
(一)wéi 《廣韻》以追切,平脂以。微部。
(1)系物的大绳。《説文·糸部》:“維,車蓋維也。”桂馥義證:“維謂繫蓋之繩也。”《玉篇·糸部》:“維,紘也。”《儀禮·大射》:“中離維綱。”鄭玄注:“侯有上下綱,其邪制躬舌之角者為維。”賈公彦疏:“綱與維皆用繩為之。”《淮南子·天文》:“天柱折,地維絶。”明朱國楨《湧幢小品·斷維》:“舟人繫維於巨舟之尾。”
(2)纲纪;纲要。《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後漢書·陳蕃傳》:“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
(3)系;连结。如:维舟。《廣雅·釋詁二》:“維,係也。”《玉篇·糸部》:“維,繫也。”《詩·小雅·白駒》:“繫之維之,以永今朝。”毛傳:“維,繫也。”唐元稹《大觜烏》:“白鶴門外養,花鷹架上維。”宋王安石《上杜學士書》:“國家東西南北,地各萬里,統而維之,止十八道。”
(4)维持;维护。《韓非子·心度》:“故民樸而禁之以名則治,世知維之以刑則從。”唐柳宗元《貞符》:“置州牧四岳持而綱之,立有德有功有能者參而維之。”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十一章:“以服众心而维宪政。”
(5)网;络。《集韻·脂韻》:“維,網也。”《正字通·糸部》:“維,絡也。”
(6)角落。《廣雅·釋言》:“維,隅也。”《史記·律書》:“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而西之。”《淮南子·天文》:“東北為報德之維也,西南為背陽之維,東南為常羊之維,西北為蹏通之維。”高誘注:“四角為維也。”唐許棠《送友人歸江南》:“皇州五更鼓,月落西南維。”
(7)通“惟”。考虑;计度。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履部》:“維,叚借為惟。”《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秦既稱帝……墮壞名城,銷鋒鏑,鉏豪桀,維萬世之安。”司馬貞索隱:“維訓度,謂計度令萬代安也。”明張煌言《復田提督雄張鎮傑王道爾禄書》:“緬維足下,或為本朝專閫,或為昭代巍科。”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8)表示判断,相当于“乃”、“是”、“为”。《詩·小雅·無羊》:“衆維魚矣。”王引之述聞:“維当訓‘乃’。”唐柳宗元《天對》:“稷維元子,帝何篤之?”梁启超《新史学》:“史之精神维何?曰理想是已。”
(9)副词。1.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詩·小雅·谷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鄭玄箋:“當此之時,獨我與女爾。”《史記·夏本紀》:“毋若丹朱傲,維慢游是好。”2,表示反问,相当于“岂”。《廣韻·脂韻》:“維,豈也。”《荀子·子道》:“非維下流水多邪?”楊倞注:“言豈不以下流水多,故人畏之邪?”
⑩介词。相当于“以”、“于”。《詩·鄭風·狡童》:“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墨子·非攻下》:“通維四夷。”
⑪连词。相当于“与”。《詩·大雅·靈臺》:“虡業維樅,賁鼓維鏞。”王引之述聞:“言虡業與樅,賁鼓與鏞也。”《國語·魯語》:“與百官之政事師尹,維旅牧相,宣序民事。”王引之釋詞:“維,與也。……韋注引三君云:‘維,陳也。旅牧相,皆百官政事之所及也。’失之。”
⑫语气词。用于句中或句首。《爾雅·釋詁下》:“伊、維,侯也。”邢昺疏:“皆發語辭。”如:维妙维肖。《書·臯陶謨》:“百僚師師,百工維時。”宋陸游《賀周丞相啟》:“降神維岳,生德自天。”《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紅樓夢》第七十八回:“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
⑬星名。《漢書·天文志》:“斗杓後有三星,名曰維星。”又《李尋傳》:“繼以隕星流彗,維、填上見,日蝕有背鄉。”顔師古注引孟康曰:“有地維星,有四填星,皆妖星也。”
⑭地名。其地在今四川省理县。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維州,古羌夷地,唐武德初置維州,亦曰維川郡,領薛城等縣三,即今成都府威州。”
⑮数学名词。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
⑯姓。《續通志·氏族略六》:“維,漢維氾,成都人,光武時以符術動人。明陜西慶陽府有維氏。”
(二)yí
〔委維〕即“委蛇”。《山海經·大荒南經》:“(赤水之東,蒼梧之野)爰有文貝、離俞、Ȥم、鷹、賈、委維。”郭璞注:“委維即委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