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笔顺

𠃋 𠃋 丿 𠃌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qú的字 拼音为qu的字

基础解释

1.古时鞋上的装饰物。 2.用布麻丝缕搓成绳索。 3.网罟的别称。 4.古代量词,丝五两为一絇。 5.姓。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絇-中華大字典

1、絇讀音:權俱切,音劬,虞韻。俱遇切,音屨,過韻。釋文:
❶纑繩~也。讀若鳩。見《說文》。《段注》:纑者布縷也。繩者索也。~、糾合之謂。謂若纑若繩之合少爲多、皆是也。
❷屨頭飾也。《儀禮士冠禮》:靑~繶純。
 〔注〕:~之言拘也。着舃屨之頭。以爲行戒。
❸罥名。《爾雅釋器疏》:~亦罥罟之別名。
2、烛釋文:絇或字。見《集韻》。
3、檛讀音:虛侯切,音彄,尤韻。釋文:指沓也。見《玉篇》。
 〔按廣韻訓指~。集韻訓射決。義同〕。
4、檛讀音:權俱切,音衢,虞韻。釋文:絇或字。見《集韻》。
5、䋧釋文:絇或字。見《集韻》。
6、嬮釋文:同絇。見《字彙補》。

絇-漢語大字典


《説文》:“絇,纑繩絇也。从糸,句聲。讀若鳩。”
qú 《廣韻》其俱切,平虞羣。又九遇切。侯部。
(1)用布麻丝缕搓成绳索。《説文·糸部》:“絇,纑繩絇也。从糸,句聲。讀若鳩。”段玉裁注:“纑者,布縷也。繩者,索也。絇,糾合之謂。以讀若鳩知之。謂若纑若繩之合少為多皆是也。”唐皇甫湜《諭業》:“淺闢庸種無嘉苗,纇絇疎織無良帛。”
(2)古时鞋子头上的装饰,犹今之鞋梁有孔,可以穿结鞋带。《玉篇·糸部》:“絇,履頭飾也。”《禮記·檀弓上》:“繩屨無絇。”《儀禮·士冠禮》:“屨,夏用葛,玄端黑屨,青絇繶純。”鄭玄注:“絇之言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繶縫中。”又《士喪禮》:“乃屨綦結于跗,連絇。”鄭玄注:“絇,屨飾,如刀衣鼻,在屨頭上,以餘組連之,止足坼也。”
(3)网罟的别名。《爾雅·釋器》:“絇謂之救。”郭璞注:“救絲以為絇,或曰亦罥名。”邢昺疏:“絇,亦罥罟之别名也。”
(4)量词。丝五两。《篇海類編·衣服類·糸部》:“絇,絲數。”《新唐書·百官志三》:“絲五兩為絇,麻三斤為綟。”宋王安石《促織》:“秖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絇絲。”
(5)姓。《字彙·糸部》:“絇,姓。”《通志·氏族略五》:“絇氏,宋登科絇紡,開封人。”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丝絇]sī qú

古代鞋上的丝制饰物。有孔,可以穿系鞋带。

2、[青絇]qīng qú

亦作“青句”。古时鞋头上青色的丝织妆饰,有孔,可穿系鞋带。

3、[履絇]lǚ qú

指有絇饰的鞋。絇,古代鞋头上的装饰,有孔。

4、[一絇]yī qú

犹一束。多用于称少量之丝。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张昌仪 兄弟恃 易之、昌宗 之宠,所居奢溢,逾於王主,末年有人题其门曰:‘一絇丝,能得几日络?’”《宋史·乐志七》:“万櫝之宝,一絇之丝,孕之育子,谁为此施?”

5、[絇履]qú lǚ

即絇屦。有絇饰的鞋。

6、[麻絇]má qú

以麻线做成的可以穿系鞋带的鞋饰。

7、[黑絇]hēi qú

黑色履头饰,以絛为鼻。

8、[絇屦]qú jù

有絇饰的鞋。《荀子·哀公》:“哀公 曰:‘然则夫章甫、絇屨、绅而搢笏者,此贤乎?’”杨倞 注:“王肃 云:絇谓屨头有拘饰也。郑康成 云:絇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屨头。”《后汉书·明帝纪》:“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 光武皇帝 於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屨以行事。”《后汉书·舆服志下》:“﹝ 显宗 ﹞赤舃絇屨,以祠天地,养三老五更於三雍,于时政治平矣。”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絇的反义词 絇的近义词 絇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絇能组什么词
  • 絇能组什么词语
  • 絇可以组什么词
  • 絇可以组什么词语
  • 絇字可以组什么词
  • 絇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絇字能组什么词
  • 絇字能组什么词语
  • 絇字开头的成语
  • 絇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