紼
拼音
fú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𠃍 一 ㇉ 丿 丨同音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见“绋”。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紼-中華語文大辭典紼绋ㄈㄨˊfú1.〈書〉大繩。[例]汎汎楊舟,~纚維之(《詩經‧小雅‧采菽》)。2.〈書〉特指下葬時引靈柩入墓穴的大繩索。[例]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禮記‧曲禮上》)。
紼-中華大字典1、紼讀音:分勿切,音弗,物韻。釋文:
❶亂系也。見《說文》。《段注》:系、當作枲。亂枲者、亂麻也。可以裝衣。可以然火。可以緝之爲索。
❷引棺索也。《禮記曲禮》:助喪必執~。
❸通紱。繫印之組也。《漢書丙吉傳》:上將使人加~而封之。
❹通芾。《詩斯干》:朱芾斯皇。〔白虎通引作朱~〕。
2、紼讀音:芳未切,音費,未韻。釋文:縕也。見《類篇》。
3、鹶釋文:同紼。見《集韻》。
4、綍讀音:分勿切,音弗,物韻。釋文:
❶舉棺索也。《禮記雜記注》:~、引同、耳。廟中曰~。在途曰引。
❷綸~。王言也。《禮記緇衣》:王言如綸。其出如~。〔後世用爲詔勅之稱。義本此〕。
❸同紼。見《玉篇》。
〔按說文有紼無綍。紼訓亂系。集韻引作亂絲。一切經音義引作亂麻。段玉裁云。亂麻可以裝衣。可以然火。可以緝之爲索。故采叔毛傳曰。紼、繂也。言用紼爲索也〕。
5、綍讀音:方未切,音沸,未韻。釋文:大索。見《集韻》。
6、乫釋文:同紼。見《玉篇》。
7、朎讀音:分物切,音弗,物韻。釋文:引棺繩。見《玉篇》。〔字彙云。同韍。又與紼同。攷廣韻無此字。原本玉篇糸部集韻八勿紼下。竝不言或作~。韻會舉要韍下云。本作巿。集韻或作~。又通作紱。紱下云。通作紼。是~、卽巿字也。通借爲紼耳。今本集韻作緄。與韻會舉要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