紒
拼音
jì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丿 ㇏ 丿 丨同音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1.发结。2.束发为髻。3.不明了;不省悟。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紒-中華語文大辭典紒ㄐ丨ˋjì1.〈書〉束髮為髻。[例]將冠者,采衣,~(《儀禮‧士冠禮》)。2.〈書〉髮髻;髮結。[例]兵士以絳囊縳~(晉‧干寶《搜神記‧卷七》)。
紒-辞源3【紒】10画 2892·01.jì ㄐㄧˋ 集韻吉詣切,去,霽韻,見。月部。結髮。同“結 2”、“髻”。儀禮 士冠禮:“將冠者,采衣,紒。”注:“紒,結髮。古文紒爲結。”2.jié ㄐㄧㄝˊ 集韻吉屑切,入,屑韻,見。同“結 1”。集韻:“結、紒,説文:‘締也。’或作紒。”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ì
1、[束紒]shù jì
束发为髻。泛指青少年时候。清 恽敬《孙九成墓志铭》:“子才 久寓 白门,君生长其地,垂髫束紒即以诗名,不能不为 子才 所鉴识。”
2、[鬌紒]duǒ jì
犹发髻。《礼记·杂记下》“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燕则鬈首”汉 郑玄 注:“既笄之后去之,犹若女有鬌紒也。”孔颖达 疏:“谓既笄之后,寻常在家燕居则去其笄而鬈首,谓分髮为鬌紒也。”
3、[屈紒]qū jì
曲鬓后垂。
4、[假紒]jiǎ jì
见“假髻”。
5、[发紒]fā jì
即发髻。《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命妇皆服髮紒进见。”参见“髮髻”。
6、[椎紒]zhuī jì
同“椎髻”。《文选·李康<运命论>》:“椎紒而守 敖庾、海陵 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 钟山、蓝田 之上,则夜光璵璠之珍可观矣。”李善 注:“紒即髻字也。”明 许三阶《节侠记·闺忆》:“只是巢居有日,椎紒堪悲,户外之雀可罗,堂前之燕尽去。”
7、[飞天紒]fēi tiān jì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宋书·五行志一》:“宋文帝 元嘉 六年,民间妇人结髮者,三分髮,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紒’。”清 方以智《通雅·衣服》:“宋 元嘉 飞天紒,始自 东府,即 孙寿 堕马也。”
8、[撷子紒]xié zǐ jì
见“擷子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