籭
拼音
shāi笔顺
丿 一 丶 丿 一 丶 一 丨 𠃍 丶 一 丨 𠃍 丶 丶 一 丿 𠃍 丨 丨 一 一 𠄌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sī的字 拼音为si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筛”。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籭-中華大字典1、籭讀音:山宜切,音釃,霜夷切,音師,支韻。所佳切,音崽,佳韻。釋文:竹器也。可以取麤去細。見《說文》。《段注》:俗云簁籮。是也。廣韻云。~、斿也。能使麤者上存。細者斿下。~、簁、古今字也。漢賈山傳作篩。
2、籭讀音:所佳切,音崽,佳韻。釋文:竹名。見《廣韻》。
3、篩讀音:霜夷切,音師,支韻。所街切,佳韻。釋文:
❶竹名。《神異經》:~竹、一名太極。長百尺。圍二丈五六尺。南方以爲船。
❷竹器。有孔以下物。去麤取細。〔王禹偁詩〕:從僧借藥~。
❸除麤畱細亦謂之~。《漢書賈山傳》:~土築阿房之宮。
籭
同“篩”。《説文·竹部》:“籭,竹器也,可以取粗去細。从竹,麗聲。”段玉裁注:“籭、簁,古今字也,《漢(書)·賈山傳》作篩。”宋馮取洽《念奴嬌·次韻玉林寄示》:“小派秋聲,巨籭涼點,吸歘來何許。”《農政全書·農本·諸家雜論下》:“碾碡碓磑,精麤籭簸之計宜準也。”
同“篩”。《直音篇·竹部》:“籭”,同“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āi
1、[籭簁]shāi shāi
毛羽始生貌。
2、[簸籭]bò shāi
簸箕和筛子。都是用以除去谷中杂物的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