笀
拼音
máng笔顺
丿 一 丶 丿 一 丶 丶 一 ㇄同音字
拼音为máng的字 拼音为mang的字基础解释
1.古同“芒”,谷类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细刺。 2.姓。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笀-汉语大词典笀mang
ㄇㄤˊ
〔《篇海类编》模郎切〕
1.同“芒”。
2.姓。
1、笀讀音:謨郞切,音忙,陽韻。釋文:同芒。草~也。見《篇海》。
2、芒讀音:謨郞切,音忙,武方切,音亡,陽韻。釋文:
❶本作鹾。《說文》:鹾。艸耑也。
❷禾杪也。見《一切經音義》。
❸稻麥~也。《周禮稻人》:種之~種。
〔注〕:~種、稻麥也。
❹草名。《本草綱目》:~卽爾雅之莣。一名杜榮。狀如茅。俗呼芭茅。有二種。葉皆似茅而大。長四五尺。甚快利。傷人如鋒刃。七月抽長莖如蘆葦者、~也。五月抽短莖如~者、石~也。竝於花將放時。剝其籜皮。可以爲繩。箔易履諸物。其莖穗可爲掃帚。
❺毛之顚杪也。《文選班固答賓戲》:銳思於毫~之內。
❻光也。《史記天官書》:作作有~。
❼滅也。見《方言》。
❽昧也。《莊子齊物論》:人之生也。固若是~乎。
❾同也。見《莊子齊物論釋文》。
❿~之爲言萌也。見《白虎通五行》。
⓫垂~。謂發秀也。《文選任昉序》:信乃昻宿垂~。
⓬華~。陰陽之氣不衰也、《黃庭經》:桃孩合延生華~。
⓭~然。不曉識之貌。《管子七臣七主》:~主目伸五色。
〔又〕:無係之貌。《莊子大宗師》:~然彷徨乎塵垢之外。
⓮混~。時未分也。《莊子繕性》:古之人在混~之中。
⓯毫~。小貌。〔韓愈詩〕:泰山一毫~。
⓰荒~。上古時也。《淮南詮言》:自身以上。至於荒~。爾遠矣。
⓱~角。茁出貌。《風俗通》:角者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角也。
〔又〕:喩書法挺勁也。《梁武帝與陶弘景論書書》:運筆邪則無~角。
⓲句~。神名。《禮記月令》:其神句~。〔史記五帝紀作句望〕。
⓳汪~。長翟之國民。《國語魯語》:汪~氏之君也。
⓴~硝。藥名。詳硝字。
㉑~種。節氣也。見《後漢律曆志》。
㉒~~。罷倦也。《孟子公孫丑》:~~然歸。
〔又〕:大也。《法言孝至》:~~聖德。
〔又〕:大貌。《詩玄鳥》:宅殷土~~。
〔又〕:多貌。〔文選束晳補亡詩〕:~~其稼。
〔又〕:遠貌。《左襄四年傳》:~~禹迹。
〔又〕:廣遠之貌。見《漢書禮樂志注》。
〔又〕:廣大之貌。《淮南俶眞》:至伏羲氏。其道~~昧昧然。
〔又〕:無知之貌。見《漢書外戚傳注》。
〔又〕:猶夢夢也。《文選陸機賦》:何視天之~~。
㉓本名。《山海經海內經》:建本其葉如~。
㉔門名。《水經注穀水》:穀水逕靑陽門東。故淸明門也。亦曰~門。
㉕山名。〔文選廬諶詩〕:北踰~與河。
〔又〕:~碭。山名。《史記高祖紀》:高祖隱於~峀山澤巖石之間。
㉖水名。《蜀志後主傳》:姜維率眾至~水。
㉗縣名。漢置。屬沛郡。光武更名臨睢。當今河南水城縣東北。
㉘通茫。《詩長發》:洪水~~。〔御覽引作茫茫〕。
㉙通邙。《後漢恭王祉傳》:葬於洛陽北~。
〔按當時貴人冢多在北邙山〕。
㉚通鋩。《文選張載七命》:建雲槥。啓雄~。
〔注〕:~、鋒刃也。
〔按段玉裁云。說文無鋩字。此卽鋒鋩字也〕。
㉛姓也。《史記秦本紀》:擊~卯華陽破之。《索隱》:~卯、魏將。
3、芒讀音:呼光切,音荒,陽韻。釋文:
❶不習熟也。《荀子富國》:~軔僈楛。
❷大~落。歲名。《史記曆書》:大~落。《索隱》:~、一作荒。
〔按言太歲在巳也。爾雅作大荒落〕。
4、芒讀音:虎晃切,音謊,養韻。釋文:昏也。《莊子至樂》:~乎芴乎而從出乎。
5、芒讀音:母朗切,音莽,養韻。釋文:
❶無形之象。《淮南精神》:~芠漠閔。
❷~~。眼亂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怳忽。視之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