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
拼音
jī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一 丿 乚 丶 丿 乚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1.停留。2.考核。3.计较。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禾( jī),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本义:停留;阻滞)
同本义。引申为囤积
稽,留止也。——《说文》
司稽,察留连不时去者。——《周礼·司稽》注
秦之水泔最而稽。——《管子·水地》
令出而不稽。——《管子·君臣上》
稽市物。——《汉书·食货志》。注:“贮滞也。”
又如:稽欠(滞留拖欠);稽身(拖住身子);稽留(在外久留);稽诣(停顿);稽固(稽留停滞)
延迟
明晨炊米尽,吾起不容稽。——陆游《冬夜不寐》
稽废时月。——《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稽迟(延误推迟);稽延(迟延)
考核;核查
稽其功绪。——《周礼·宫正》。注:“犹考也。”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
又如:稽度(考核衡量);稽古(考察研习古代的事理);稽备(查核完备)
计算
简稽乡民。——《周礼·大司马》。注:“犹计也。”
又如:稽算(核计;核算);稽盘(稽查盘算)
计较;争论 。
如:稽较(计较,争论)
治理
若稽田,既勤敷菑。——《书·梓材》。蔡沈集传:“稽,治也。”
至;到
再拜稽首。——《礼记·射义》
又如:稽颡(旧时父母死,行丧礼时跪拜宾客,以额触地的礼节。颡:额头);稽天(至于天际。形容势大)
卜问
七稽疑。——《书·洪范》
又如:稽疑(用卜筮决断疑事);稽问(卜问)
指摘;非难
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汉书》
另见 qǐ
〈动〉
叩头至地
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荀子·大略》
再拜稽首。——《礼记·射义》
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仪礼·士丧礼》
又如:稽拜(叩拜);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稽颡膜拜(古代行稽颡礼后,又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
另见 jī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稽-中華語文大辭典稽稽1ㄐ丨jī1.考核;查考。[例]~古︱~核|有案可~︱無~之談。2.〈書〉停留;拖延。[例]不得~留|~延時日。3.〈書〉計較;爭論。[例]反脣相~(現多作「反脣相譏」)。4.姓。稽稽2ㄑ丨ˇqǐ參見【稽首】。
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稽 jī
① 动停止;停留。陶渊明《杂诗》:“时驶不可~。” ② 动延迟;拖延。《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废时日。” ③ 动查考;核实。《原君》:“而妄传伯夷、叔齐无~之事。” ④ 动计较;争辩。贾谊《陈政事疏》:“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 qǐ
① 动 叩头至地,见 稽首。 ② 名 通“棨”,有缯衣的戟。
【稽古】❶考古。《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 曰 放勳 。” ❷研习古事。《晋书·裴頠传》:“博学稽古, 自少知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ī
1、[稽查]jī chá
1.检查(走私、偷税、违禁等活动)。 2.担任这种检查工作的人。
2、[滑稽]huá jī
1.〈形〉引人发笑。2.〈名〉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一带,近似于北方的相声。
3、[稽核]jī hé
查对计算(多指账目)。
4、[会稽]kuài jī
1.山名。在浙江曹娥江、浦阳江之间,主峰在绍兴东南。相传夏禹至苗山大会诸侯,计功封爵,始名会稽。 2.古郡名。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始置会稽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汉、吴、晋、南朝、隋等朝代都设有会稽郡,郡治郡境时有变更。 3.隋设会稽县,后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5、[稽察]jī chá
检查。
6、[稽山]jī shān
会稽山 的省称。
7、[稽古]jī gǔ
考察古事。
8、[稽留]jī liú
停留:因事~,未能如期南下。
9、[稽考]jī kǎo
查考:无可~。
10、[钩稽]gōu jī
1.查考:~文坛故实。 2.核算。‖也作勾稽。
11、[稽延]jī yán
延缓耽误,迟迟不进行。
12、[稽固]jī gù
亦作“稽故”。阻碍,留阻。
13、[稽服]jī fú
拜服;敬服。
14、[稽故]jī gù
阻碍,留阻。
15、[稽问]jī wèn
卜问。
16、[稽滞]jī zhì
拖延;延误。
17、[稽殆]jī dài
贻误,耽搁。宋 欧阳修《与刘侍读书》:“自过年便欲奉状,只俟 薛司勋 归。薛 既以事滞留,遂成稽殆。”
18、[稽合]jī hé
考校。
19、[卜稽]bǔ jī
占卜以求问。
20、[旁稽]páng jī
多方参证。
21、[稽征]jī zhēng
检查征收。
22、[俯稽]fǔ jī
下察。
23、[审稽]shěn jī
详细考查。
24、[稽沈]jī shěn
滞留。
25、[稽防]jī fáng
察防。
26、[稽胡]jī hú
古族名。匈奴 的别种。《周书·异域传上·稽胡》:“稽胡 一曰 步落稽,盖 匈奴 别种,刘元海 五部之苗裔也。或云 山戎 赤狄 之后。”《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稽胡 刘蠡升,自 孝昌 以来,自称天子。”
27、[稽弘]jī hóng
谓保存而予以发扬光大。
28、[稽度]jī dù
考核衡量。
29、[司稽]sī jī
先秦时期职官名。
30、[稽淹]jī yān
滞留。
31、[面稽]miàn jī
谓勉力考察。面,通“勔”。
32、[稽证]jī zhèng
查考证明。
33、[稽据]jī jù
1.犹根据。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六壬天十二辰之名,古释其义曰:‘正月阳气始建,呼召万物,故曰登明……十二月为酒醴以报百神,故曰神后。’此説极无稽据、义理。”胡道静 校注:“稽,弘治 本作‘根’。” 2.查考依据。《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朕欲集国朝以来至昨 代州 定地界文案,以类编次为书,使后来得以稽据。”明 李东阳《戴公墓志铭》:“已而礼部稽据典制以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军次实录》:“若谓创天地事不知几千万年,无所稽据,此言亦是真实。”
34、[稽谋]jī móu
考察其计谋;向人征询意见。
35、[稽罪]jī zuì
对有罪者迟不处罚。
36、[稽礼]jī lǐ
合乎礼。
37、[稽缓]jī huǎn
迟延。
38、[避稽]bì jī
逃避稽查。
39、[稽酌]jī zhuó
查考。
40、[稽迟]jī chí
拖延;滞留。
qǐ
1、[稽首]qǐ shǒu
1.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 2.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也称稽首。
2、[稽颡]qǐ sǎng
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