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宓
拼音
qín m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qín的字 拼音为mì的字 拼音为qin的字 拼音为mi的字基础解释
秦宓(?—226年),字子敕。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蜀汉时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前,秦宓劝阻,刘备大怒,欲杀秦宓。因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性命,仅被下狱,后被释放,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孙权派张温至成都回访。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后官至大司农。建兴四年(226年),病逝。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秦宓-辞源3【秦宓】三國 蜀 綿竹人。字 子勑。少有才學,州郡辟命,輒以疾辭。劉備旣稱帝,出兵征 吳,宓陳天事不利,忤 備意下獄。諸葛亮領 益州牧,選 宓爲别駕,尋爲左中郎將、長水校尉。與 吳使 張溫辯難,對答如流,溫大敬服。遷大司農卒。三國志有傳。
秦宓论天-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秦宓论天
【出典】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秦宓传》:“秦宓字子贱,广汉绵竹人也。……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于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于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于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此类也。”
【释义】 三国时,秦宓任蜀汉长水校尉,以才辩著称,他回答吴国使臣张温关于“天”的询问,言之成理,对答如流。
【例句】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李瀚《蒙求》9961)这里举秦宓论天事作为提供学童学习典故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