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xiān

笔顺

丿

同音字

拼音为xiān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

基础解释

祆教。参见〔拜火教〕

详细解释

〈名〉

  1. 祆教,拜火教 。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今印度、伊朗还有信徒

    祆,故神也。——《说文新附》

    又如:袄庙(拜火教的庙宇);祆祠(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

  2. 关中称天为祆

    祆,关中谓天为祆。——《集韵》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祆-中華語文大辭典

祆ㄒ丨ㄢxiān參見【祆教】。

祆-辞源3

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ān

1、[祆教]xiān jiào

拜火教。

2、[祆神]xiān shén

祆教所尊奉祭祀的神。

3、[祆祠]xiān cí

1.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通典·职官二二》“萨寳府祆正”原注:“武德 四年置祆祠及官。常有羣 胡 奉事取火咒诅。”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物异》:“﹝祆神﹞本自 波斯国 乘神通来此,常见灵异,因立祆祠。内无像,於大屋下置大小炉,舍簷向西,人向东礼。” 2.泛指西方传入的宗教。清 张之洞《哀六朝》诗:“睢水 祆祠日众盛,蜡丁文字烦邦交。”

4、[祆主]xiān zhǔ

古代祆教祈祷日主演幻术的人。

5、[胡祆]hú xiān

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信仰为胡祅。

6、[火祆]huǒ xiān

即琐罗亚斯德教。该教最初流行于 伊朗 和 中亚细亚 一带,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后称“火祆教”或“火祆”,以火为善和光明的代表,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

7、[祆正]xiān zhèng

官名。

8、[火烧祆庙]huǒ shāo xiān miào

《渊鉴类函》卷五八引《蜀志》:“昔 蜀帝 生公主,詔乳母 陈氏 乳养。陈氏 携幼子与公主居禁中约十餘年。后以宫禁出外,六载,其子以思公主疾亟。陈氏 入宫有忧色,公主询其故,阴以实对。公主遂托幸祆庙为名,期与子会。公主入庙,子睡沉,公主遂解幼时所弄玉环附之子怀而去,子醒见之,怒气成火而庙焚也。”元 曲中常用此典,比喻爱情受挫折。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我今夜著他个火烧祆庙,水淹断了 蓝桥。”按,《法苑珠林》卷三十引《智度论》:“如説国王有女,名曰 狗牟头。有捕鱼师,名 术波伽,随道而行,遥见王女,在高楼上窗中见面,想像染著,心不暂捨。弥歷日月,不能饮食。母问其故,以情答母:‘我见王女,心不能忘。’母喻儿言:‘汝是小人,王女尊贵,不可得也。’儿言:‘我心愿乐,不能暂忘。若不如意,不能活也。’母为子故,入王宫中,常送肥鱼鸟肉以遗王女,而不取价。王女怪而问之:‘欲求何愿?’母白王女:‘愿却左右,当以情告。我唯有一子,敬慕王女,情结成病,命不云远,愿垂愍念,赐其生命。’王女言:‘汝去,至月十五日,于某甲天祠中,往天像后。’母还语子:‘汝愿已得。’告之如上。沐浴新衣,在天像后住。王女至时,白其父王:‘我有不吉,须至天祠,以求吉福。’王言大善。即严车五百乘,出至天祠。既到,勑诸从者,齐门而止,独入天祠。天神思维,此不应尔,王为施主,不可令此小人毁辱王女。即厌此人,令睡不觉。王女既入,见其睡重,推之不寤,即以瓔珞,直十万两金,遗之而去。后此人得觉,见有瓔珞,又问众人,知王女来。情愿不遂,忧恨懊恼,婬火内发,自烧而死。”或以为《类函》所载《蜀志》事即出于此。参阅 庞俊《养晴室笔记·元曲用火烧祆庙事出处》。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祆的反义词 祆的近义词 祆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祆能组什么词
  • 祆能组什么词语
  • 祆可以组什么词
  • 祆可以组什么词语
  • 祆字可以组什么词
  • 祆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祆字能组什么词
  • 祆字能组什么词语
  • 祆字开头的成语
  • 祆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