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chá

笔顺

丿 𠃍 丿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chá的字 拼音为cha的字

基础解释

1.小碎块。2.器物上的破口。3.能引起争吵的事由。4.谈话时提到的事情或对方刚说完的话。

详细解释

〈名〉

  1. 小碎块 。

    如:冰碴;玻璃碴,碗碴子

  2. 器物破口上的残缺部分

    崭新黑漆的车,把头折了一段,秃碴碴的露着两块白木碴儿,非常的不调和,难看。——老舍《骆驼祥子》

〈动〉

  1. 皮肤被碎玻璃、瓷片等划破 。

    如:小心别让碎玻璃碴了手

  2. 另见 chā

〈名〉

  1. 剃后残余或复生的短毛发;胡子丛生的样子 。

    如:胡子拉碴

  2. 另见 chá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碴-中華語文大辭典

碴碴1ㄔㄚˊcháㄔㄚchā剃後殘餘復生的短毛髮。碴碴2ㄔㄚˊchá1.器物上的裂痕、破口。[例]碗口有破~兒。2.引起爭執的事由。[例]故意找~兒。3.物體的小碎塊兒。[例]玻璃~子。4.皮肉被鋒利的碎片等碰破、劃破。[例]被炸飛的石片~了道傷口。碴碴3ㄔㄚˊcháㄓㄚˇzhǎ破碎的小塊物體;工程部門也特指碎石、礦渣等。[例]煤~兒|枕木下鋪石~。

碴-汉语大词典

碴(I)cha
ㄔㄚˊ
1.碎屑。如:冰碴;玻璃碴。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四:“韩老六罚他跪在铺着碗碴子的地上,碗碴子扎进他波罗盖的皮骨里。”
2.器物上的破口。如:杯子上有个新碴。
●老舍《骆驼祥子》七:“崭新黑漆的车,把头折了一段,秃碴碴的露着两块白木碴儿,非常的不调和,难看。”
3.皮肉被碎片划破。如:碎玻璃碴了手。
4.引起争执的事由;嫌隙。
●《小说选刊》1981年第3期:“她常常要找阿琏的碴,不是说她皮鞋擦得不亮,就是说她的袖口和领子没有浆过。”
●《花城》1981年第2期:“一有机会,便来找刘国庆的碴儿。”
5.指提到的事或别人刚说完的话。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七:“他听到管秀芬在揶揄他,有意不理她的碴。”
●赵树理《三里湾·“这日子不能过了”》:“遇着她寻气的时候不搭她的碴。”
6.比喻榫头。
●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虽然挂着个指导农林生产之名,可是和实际的农林生产接不上碴。”
碴(II)chā
ㄔㄚ
剃后残余或复生的短毛发。如:你看他一脸的络腮胡子碴,像个十八九岁的人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á

1、[冰碴]bīng chá

开始结冰时所形成的薄而脆的碎冰。

2、[找碴]zhǎo chá

亦作“找茬”。找岔子。

3、[跑碴]pǎo chá

谓忙于一些引起争执的事情。

4、[接碴]jiē chá

紧接别人的话头讲下去;搭腔。

5、[胡碴]hú chá

同“鬍茬”。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二章:“他对这位同志那张长长的、轮廓分明、眉骨崚起、有着一双深陷的三角形的小眼睛、两条黑直眉毛、一个长鼻子和半脸短短黑胡碴的脸像,凝定地望着。”

6、[答碴]dá chá

见“答岔儿”。

7、[斜碴]xié chá

为无谓争执或无理取闹而寻的事由。

8、[道碴]dào chá

即道砟。参见“道砟”。

9、[毛碴]máo chá

指金属制品表面不光洁、刺手的部分。

10、[话碴儿]huà chá ér

口风;口气。

chā

1、[拉碴]lā chā

亦作“拉茬”。杂乱,蓬乱。老舍《骆驼祥子》十:“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高尔品《青春兮归来》一:“这里几乎全是胡子拉茬的青年。”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碴的反义词 碴的近义词 碴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碴能组什么词
  • 碴能组什么词语
  • 碴可以组什么词
  • 碴可以组什么词语
  • 碴字可以组什么词
  • 碴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碴字能组什么词
  • 碴字能组什么词语
  • 碴字开头的成语
  • 碴字结尾的成语